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先贤与中国(1伟大生命的千姿百态)
ISBN: 9787506388948
刘小川,1960年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主要作品:论著:《品中国文人》(四卷)《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长篇小说:《苏东坡》《李煜》《李清照》《王之道》《**》《色醉》《老夫少妻》;传记:《苏曼殊》《汪精卫》;散文随笔:《眉山苏轼》《苏轼,叙述一种》。
孔子周游列国,状如丧家之犬 大约公元前496年,五十五岁的孔夫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十多年,从胡子花白游到须眉尽白,舟车 劳顿几万里。他想寻找一个理想国,推行他梦寐以求 的周礼,重建秩序,结束天下纷争,回归尧舜之道。 大视野清晰,大方向明确,后人概而言之:至圣先师 洞悉了分久必合的历史潮流。也许农耕文明与汉语文 化有此强大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有个不变的方向,朝着大一统。 孔夫子率领一群各具本领的弟子,长途颠簸,从 一个诸侯国到另一个诸侯国。有时吃得很好,有时饿 得心慌。夫子块头大,又食不厌精,吃东西讲规矩, 慢条斯理。颜回吃饭也慢,也许他的肠胃不大好。善 于经商的子贡吃相优雅。膀大腰圆的子路一口半张饼 ,很快吃完了,溜到僻静处剔牙,模样惬意。《礼记 》有规定,不可当众剔牙。 孔子先后在卫国待了三年多,卫灵公供他美宅美 食美器,“俸米六石”,*终决定不再用他,用委婉 的方式打发他。有**,卫灵公盯着空中的大雁不吭 声,孔子守在旁边说呀说呀,嘴唇翻累了,舌头麻木 了,卫灵公仍在看大雁,鼻孔朝天,鼻息吹髯。于是 ,夫子知趣,次*卷铺盖,带了众弟子走人。 一些弟子沮丧,有牢骚,而老师出帝丘(今属河 南)的城门,只一声轻叹。孔夫子这几十年,经历了 太多的坎坷与磨难。据说这位儒家圣人生下地来奇丑 ,父亲差点不要他,大妈二妈以及九个姐姐、一个残 废哥哥,难见好脸色。小时候他怪可怜的,脏活累活 啥都干,“多能鄙事”,伙伴们还欺负他。长大了, 不讲道理的子路不止一次揍他…… 传道的车驾摇摇晃晃朝着远方,“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中原大地,荆楚大地,齐鲁大地,圣 人的马车**天旧了,咿咿呀呀,*行百十里,夜宿 *毛小店。“*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体弱的弟 子骑瘦马,孔武有力者步行,一个个对未来抱着憧憬 。 一脸菜色的颜回体力跟不上,总是掉队,有一次 他走丢了好几天,同学们急坏了,劳神费力把他从荒 野中找回来。老师说:回啊,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回躬身奉告:老师还健在,弟子不敢死。 师生间的这一简单对话,遂成两千五百年之经典 。尊师重道由此生焉。 宋国是孔子祖先的封地,孔子对宋国很有感情。 可是他不远千里跑到宋国一看,傻眼了。民不聊生, 贵族和官员十分嚣张,奢靡之风大盛,“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宋国的大夫司马桓魋给自己造巨型 石头棺材,造了三年未完工,石匠死掉几个,采石工 和搬运工死伤不计其数。孔圣人气得胡须乱飘,诅咒 司马桓魋:这种人死了,还不如早点烂掉得好! 圣人咒人死,死了还要早点烂掉,这是仅有的一 次。 下人颠颠地传消息,司马桓魋暴跳如雷。孔子在 宋国都城的一棵大树下向弟子讲礼仪,桓魋怒气冲冲 赶来,挥舞短柄利器砍断大树,想把孔子砸死。殊不 知,年逾六旬的孔子高度敏捷,闪开了。早年他是御 、射的高手,干劳力的粗活一点不含糊,可能还打过 架。不过,今人拍武侠片成瘾,恨不得把孔子拍成驾 快车、弯弓射大雕的武林宗师。 孔子逃走了,一路上不疾不徐。桓魋带兵追杀, 旷野尘土飞扬。弟子们**焦急,催促老师:赶快逃 吧,司马桓魋追上来可就没命啦。孔夫子捋须而笑, 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老天爷赋予 我品德,桓魋能把我孔丘怎么样呢? 孔圣人的大无畏真是活灵活现,凶险的时刻不忘 为人师表。 不久前他路过匡地,被匡人误认为是另一个长人 阳虎,围困五天五夜,差点丢了性命。阳虎是鲁国首 望之族季桓子的大管家,也是身长九尺,杀过不少匡 人。孔子被匡人当作阳虎,弟子们莫名其妙地混战一 场,坚守了五天,请人调解才得以脱身。 司马桓魋未能追上来,孔夫子跑掉了,到了安全 的地方,暗暗松了一口气。 孔子率领的这支传道队伍,摆脱了凶神恶煞的司 马桓魋,且行且歌向郑国,对郑国又抱有信心。可是 不知道什么原因,队伍走散了。孔门弟子尊敬老师, 却也自由自在各行其是。也许师生走散发生过若干次 ,也许圣人自驾游,兴来狂奔一通,把自己给弄丢了 。他站在郑国都城的东门外东张西望,原本长长的脖 子伸得*长,宽大的额头直冒虚汗,平*里“申申如 也,夭夭如也”(舒坦惬意貌)的形象一扫光,失魂落 魄,无精打采;又几个时辰不走开,仿佛立地要生根 。巨腿长臂加上一颗硕大的脑袋,“立尽斜阳”。 夫子为啥不走开呢?他要等众弟子。等到半夜三 *也要等。 郑国的人纷纷赶来看稀奇,好事者把孔夫子上上 下下端详了,点评说:这个大脑袋长人怪得很,恐怕 有九尺高…… 子贡在城里匆匆寻找老师,大街小巷都找遍了, 躲进角落里喘口气,摆正了衣冠,擦掉满脸的冷汗, 寻思沿街再去找。有书生模样的郑人告诉子贡:东门 外城墙下立着一个长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腰 部以下比大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的形状,活像 一条丧家犬。 郑国的书生连比带划,好像他亲眼见过尧舜禹似 的。 子贡等不及听完,拔腿往东门跑。边跑边想:生 得奇形怪状的长人,除了老师还有谁呀?老师咋又像 一条丧家犬呢?难道九尺高的老师腿短吗? 陕西出土的汉代孔子、老子像,都有几分像外星 人。 子贡在东门外找到老师,激动不已,扑上去呜咽 ,像孩子找到父亲;又支支吾吾讲了几句,孔子一听 乐了,捋须笑道:郑国人说得对呀,我确实像一只丧 家犬。 老师形如丧家的大犬,弟子们则如同流浪的小犬 ,从鲁国出发,奔向卫国、宋国、郑国、陈国、齐国 、赵国、楚国……兜售仁义道德的学说,推广周礼三 千,磨破嘴皮子,碰了无数的硬钉子软钉子。各诸侯 国都忙于打仗或准备打仗,各利益集团忙着抱团或斗 争,任凭孔子把遥远的尧舜和周公说到天上去,人家 只关心眼皮子底下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现代糟糕 的实用主义有它古代的源头。孔夫子咬定周公不放松 ,开端性地彰显了伟大的理想主义。百余年后的孟子 豪迈宣称:“虽千万人吾往矣。” 宋国的庄子、楚国的屈原也是理想主义的开端性 人物。华夏几千年文明史,理想主义始终是一面大旗 ,实用主义的滥觞不足以长期占上风。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