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0.91
折扣购买: 情商沟通(提升影响力塑造和谐人际关系的5个秘密)
ISBN: 9787111271925
珍妮·赛格尔(Jeanne Segal)博士,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著名演讲家,国际知名作家,第一健康与人际关系网站www.Helpguide.org的责任编辑。珍妮·赛格尔博士是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专业心理学家和培训师。
第1章 “情感依恋”缘何如此重要 我们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这些问题:为什么我没能争取到 这份工作,为什么我得不到应有的晋升?这些东西本是我理应所得的;为 什么我婚姻失败、友谊破裂、人际交往也不顺?它们于我而言意义非凡; 为什么我一旦跟自己的小孩、家人、邻居或同事产生了分歧,就难以和他 们沟通?我们检讨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却很少在思考或与他人交 流之前把我们的受挫经历与伤心往事和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联系起来 。其实在我们进行无声交流时,我们就已打下了决定我们今后人际关系成 败的基础。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开始的呢?它最终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在人际交往时,由于我们无意 之中的沟通欠妥而导致与他人交往受挫,最后只落得个欷歔不已。还是让 我们从头开始吧。想象这样的一幅对话场景:四位母亲正在聊天,批们每 个人的小孩都还小。 “我儿子挺听话的,他从来不给我添麻烦。” “真羡慕你啊。我女儿整天吵吵闹闹的,我也拿她没办法。别人说她 有可能是得了疝气之类的病,唉,她可真让我头疼。” “我的孩子根本就无法让别人代我照看,更别说把她送去学校了。她 整天就像块胶布似的黏着我,每次我一走开就又哭又闹,好像我一走就不 会再回来了似的……”’ “不错了,至少她还黏着你啊。我每次去幼儿园接我儿子的时候,他 总是把我当成透明人,好像根本不知道我在那儿似的。” 当一位母亲精疲力竭而到了崩溃边缘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只 会去关心这位母亲,并且对此疑惑不解:她到底怎么了。此外我们大多数 人还会对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甚为担心。许多人都以为她那黏人的孩子要 么是太过娇气,要么是被宠坏了。另一方面,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这样的观 点:一个小孩如果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他(她)对现 状心满意足,别无他求;要么,孩子完全忽视了母亲的存在而沉醉在自己 的世界里自干自事。然而,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 ,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的小孩可能在呆呆地望着天空而没有理会他的母亲。 这些似乎没有意识到其母亲存在的小孩,虽然母亲就在身边,但是他们通 常对此都漠不关心,似乎和自己的母亲脱离了联系。此外,如果我们对此 类学龄前儿童的心率和血压进行检测,就会发现,他们的神经系统和那些 吵吵闹闹的孩子有着同样的特征。 如果我们对这些儿童在其上学期间的行为进行跟踪观察,我们可能就 会发现,那些文静的小孩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因为他们就像透明人似的 。人们可能会认定他们是独来独往的人,这样的人要么缺乏应有的社交活 动,要么有厌学情绪。相反,那些“活跃分子”是绝对不可能被别人忽略 掉的,谁让他们躁动不安,而且还带有点“破坏性”呢。老师和学生辅导 员推测这些孩子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或者是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多 动症)。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 要么会遇到不顺,要么会觉得在自己的人际关系方面没有成就。 近期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这些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使我们能够真 正地了解别人的经历是怎样影响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流动和信息功能的。人 们已经通过使用脑电图(EEGs)、量化脑电图(QEEGS)、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功能磁谐振成像揭示了大脑活动的中 断与变化。研究人员对世界各地的数千个家庭进行了调查,他们用视频摄 像机拍摄到了各种情况下的域面。这些实地调查捕捉到了婴儿与其看护人 间发生的自发的、连续的互动,验证了神经系统中情感依恋性的影响,也 揭示了情感依恋性的各种秘密。 科学界普遍接受了这一技术的进展,而且这些进展引出了这样一个结 论,那就是依附关系对大脑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对个人发展及个人与外 界联系亦如此。一个孩子,其早期是否依附他人,将决定: ◆他(她)与别人的终身关系。 ◆是否敢于探索外部世界。 ◆抗压能力,面对逆境、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从强烈的情感波动(愤怒、焦虑、悲伤)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以及在 情绪与理智之间取得平衡的能力。 ◆能够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人际关系剖析 情感依恋性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来具体 看看这样一种典型的人际交往:刚开始交往时似乎一切都很顺利,而且交 往的双方感觉都不错,但最后关系还是破裂了。当你在阅读下面这个关于 斯蒂芬妮和史蒂文的故事时,请留意自己的反应: ◆你对他人有判断力吗? ◆当两个人争吵或遇到分歧时,你会认为其中一方是对的,而另一方 是错的吗? ◆你或者你认识的人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如果遇到过,你或者你认 识的人有什么反应?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双方作出这样的反应? 斯蒂芬妮和史蒂文:好朋友缘何变得形同陌路 在办公室电梯里,斯蒂芬妮与史蒂文初次相遇。当时,史蒂文正和站 在他身旁的男人开着玩笑,眼睛眨呀眨的。她立即被他深深地吸引,还喜 欢上了他眨眼睛的样子。斯蒂芬妮从朋友那里得知,原来史蒂文和自己在 同一家公司上班,只是部门不同而已。一个礼拜后,当斯蒂芬妮在一次公 司晚宴上再次看到史蒂文时,她鼓起勇气向他提出了约会的请求。 令她高兴的是,认识不到一个礼拜他们便约会了。斯蒂芬妮觉得史蒂 文非常与众不同。“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她心里这么想。他们共进浪 漫的晚餐,手牵手去看电影,到公园里散步。他们还拿自己的名字开起了 玩笑:我们都是“史”字辈的哦。自此以后,“史蒂芬”便成为他们的专 属爱称。 最终,斯蒂芬妮向自己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介绍了史蒂文,大伙儿都认 为他俩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斯蒂芬妮认定了史蒂文就是自己 的真命天子,他就是自己的归宿了。史蒂文也作了同样的表态。他们一起 谈论未来,甚至开始饶有兴趣地浏览、选购商店橱窗里的家居用品。斯蒂 芬妮的女友们向他们推荐了商场里的多家婚礼用品店,而有的同事则逗她 说,他们该好好计划洗个鸳鸯浴了。 婚后的第二年夏天,斯蒂芬妮和史蒂文乘坐了一艘具有浪漫色彩的加 勒比游轮出行。他俩手牵着手,在闪闪发光的沙滩上漫步,在清澈碧绿的 海水中戏水打闹。午夜时分,两人在甲板上翩翩起舞。璀璨星空下,两人 深情拥吻。斯蒂芬妮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旅行归来几天后的某一天,史蒂文正在斯蒂芬妮的餐桌上喝着咖啡, 而斯蒂芬妮正在埋头研究《星期日报》上刊登的食谱。突然,史蒂文说道 :“我下个礼拜不能去你姐姐家吃饭了。” 斯蒂芬妮抬起头来,问道:“真的去不了吗?” 史蒂文没有作答,而是继续喝他的咖啡,仿佛斯蒂芬妮什么也没说过 似的。“我们还是离婚吧”。 听罢史蒂文的话,斯蒂芬妮瘫坐在那里,几乎快要晕倒了,就像史蒂 文在她的肚子上给了重重的一拳。终于,斯蒂芬妮有气无力地问道:“你 说什么?” “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这样是指怎样?亲爱的,到底发生什么了?” “我也不知道,”史蒂文边说边盯着他的咖啡。 “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任凭斯蒂芬妮怎么发问,怎么落下伤心的眼泪,结果还是于事无补— —史蒂文还是打点好了行李。在交换了房子钥匙后,史蒂文还是离她而去 了。斯蒂芬妮为此深受打击,于是她号啕大哭起来,她的悲伤似乎看不到 尽头。 史蒂文离开几个月后,失眠就缠上了斯蒂芬妮。她的睡眠时断时续, 噩梦不断,而且每天早上都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才能起床去上班。她开 始玩计算机游戏,尝试着看书,还叫上一帮夜猫子朋友来玩耍。尽管朋友 们听她诉苦,对她的遭遇表示了同情,而且还给了她一些建议,斯蒂芬妮 也对自己给朋友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而感到内疚,但她还是十分愚蠢地一遍 又一遍地大声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没 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现在该怎么办?”经过这番折腾,斯蒂芬妮 开始变得食欲不振,体重骤减。“嗯,”她试着安慰自己,“体重下降还 是有好处的,就当是减肥吧”。话虽如此,斯蒂芬妮还是宁愿自己恢复到 以前的体重——如果史蒂文也能回到她的身边就更好了。 斯蒂芬妮不知道这样的伤痛要持续多久,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相 信男人。每次面对自己的同事时她都会感到局促不安。她在工作中开始变 得孤僻,变得行为古怪。最终,在斯蒂芬妮的个人工作表现中出现了否定 的评语,这在她的人生中还是头一回。 ……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