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全新升级)

2023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全新升级)
作者: 李永新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0.95
折扣购买: 2023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全新升级)
ISBN: 9787510042775

作者简介

李永新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教学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和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内容简介

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篇 01 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总论 考查频率★★☆识记指数★☆☆理解指数★★☆ 高频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常考题型单选、多选考情贴士常借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古语等考查不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张,命题方式较为灵活一、哲学(一)内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经典真题(单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是变化的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能否认识物质D.矛盾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答案】B。 (三)基本派别 哲学主要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③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此,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也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人是机器(拉美特利);②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哲学主要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②万物皆备于我(孟子);③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王阳明);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⑤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⑦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②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黑格尔);③理在先,气在后(朱熹);④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⑥上帝是一切的主宰;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但它们的长期存在以及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经典真题(单选)只要“锦鲤附身”,人生便可“躺赢”。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中公解题:题干的意思是,只要运气好,不努力也可以成功。这句话认为“锦鲤”(幸运)对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即认为幸运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 1.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如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思想渊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2.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3.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理论特征一般性、普遍性个别性、特殊性联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②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节物质与意识 考查频率★★☆识记指数★☆☆理解指数★★☆ 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意识的能动作用常考题型单选、多选考情贴士常结合国家领导人讲话、重要会议与政策文件等时新背景材料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一、物质(一)内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都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物质与运动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是: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示例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3)“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示例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3)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二、意识(一)内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从内容上看,人的意识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知情意)的统一体。 (二)本质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器官的机能。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023《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的特点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设置“考情综述”版块,立足近三年考情,总结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基本情况、重点考查内容和考查特点等,帮助考生把握各篇的复习重点、了解相应的备考攻略。 2.本书依据近三年考试的真题考点,在章/节标题下设置备考点拨相关内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该章/节的重要程度与复习侧重点。 3.本书设置有“经典真题”“中公锦囊”“知识拓展”等版块,引导考生多方位理解重难点、扩充知识储备量,多管齐下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4.本书排版疏朗,行距适中,语句简明,采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便于考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