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作者: [美]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ISBN: 9787544764940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内容简介

年少的艾希曼在学校表现不佳。其间,他的父亲 离开了电车电力公司,自立门户。父亲买下一家小煤 厂,让这个毫无前途的儿子做起了日常采矿工作;直 到后来,艾希曼在上奥地利电机公司的销售部门找到 一份工作,干了两年多。现在,他即将满二十二岁, 没有任何事业前景,他学到的唯一技能大概就是销售 。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也就是他所说的第一次突破, 我们又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1939年,他为了申请党 卫军内部升迁,手写了一份履历材料,其中写道:“ 1925至1927年,我在上奥地利电机公司任销售员。后 来我自愿离职,因为维也纳的真空石油公司向我提供 了上奥地利代表的职位。”此处的关键词是“提供” ,因为,按照他在以色列对莱斯上尉的讲述,没有人 向他提供过任何东西。母亲在他十岁时去世,父亲再 婚。继母的表兄——一个被他叫作“舅舅”的人—— 是奥地利汽车俱乐部主席,娶了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犹 太商人的女儿为妻,利用自己同奥地利真空石油公司 的犹太总经理魏斯先生的关系,他为这个倒霉的亲戚 争取到一份旅行销售的工作。艾希曼相当感激。他家 族中的犹太人,成为他不恨犹太人的“私人理由”之 一。即便在1943年或1944年最终解决如火如荼之际, 他也没有忘记:“这位舅舅的女儿,根据纽伦堡法案 是半个犹太人……她来找我,目的是从我这里获得移 民瑞士的许可。当然,我答应了她的请求。那位舅舅 也来找我,要我帮助某对威尼斯犹太夫妇。我讲这个 只是想证明,我本人并不仇恨犹太人,因为我父母对 我的教育全部都是严格的基督教式教育;我母亲由于 有犹太亲戚,所以跟当时那些党卫军圈子里的人观点 不同。”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用尽全力:他对他的受害者 们从未怀有任何恶意,甚至从不掩饰这一事实。“无 论是面对勒文赫斯博士(维也纳犹太委员会主席)还 是卡斯特纳博士(布达佩斯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副主 席),我都这样解释;我认为我告诉了每个人,我身 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时常听到我这样说。甚至在 小学,我有个经常一起玩的同学,他来过我们家;他 家住在林茨,姓塞巴。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沿着林 茨的街道散步,当时我的衣服上就已别着纳粹的党徽 ,他根本就没当回事。”如果艾希曼不那么呆板,或 者警官的讯问(不采用交叉询问的方式,很可能是为 了确保他会合作)少一丝缜密,那么他的“不存偏见 ”也许还会从另外的角度体现出来。他在维也纳出色 地组织犹太人“强制转移”期间似乎有个犹太情妇, 一名来自林茨的“旧情人”。种族耻辱,即同犹太人 交媾,恐怕是一个党卫军成员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 名。尽管在战争期间,强奸犹太女孩成为前线最大的 消遣,但在党卫军高官里,同犹太女人有染绝非普遍 现象。这样看来,艾希曼一再强烈指责《冲锋报》主 编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是变态、反犹主义色情狂, 措辞超出一位“开明的”党卫军人对党内位阶较低之 人下流勾当应有的轻蔑,其中可能是有私人原因的。 P29-30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的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批判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正当性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