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44
折扣购买: 一看就懂的大宋史
ISBN: 9787509377109
陈桥兵变赵匡胤和平夺权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赵匡胤《咏初日》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开始了长达53年的“五代十 国”乱世时期。这一时期,中原腹地群雄四起,军阀 割据。公元907年至959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并先后产生了 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和北 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五十多 年里,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战乱 之苦。 公元951年,中原地区混乱的秩序开始发生变化 。这一年的正月,后汉宰相郭威发动政变,建立后周 政权,并立志结束乱世。周太祖郭威登基之后,勤于 政务,励精图治,使中原一带的百姓过上了较为安定 的生活。然而,954年,郭威英年早逝,其养子郭荣( 本名柴荣)继位,成为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 柴荣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并着手统一天下。他先后发兵征服了后蜀的秦(今甘 肃天水)、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和阶( 今甘肃武都)4个州,接着夺取南唐的淮南和江北14州 。959年,柴荣北伐契丹,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途 中,柴荣突染重病,只能班师回朝。 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 、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一 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 、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 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 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 、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 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 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 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 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 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四 百年。 柴荣病倒后,各地武装势力蠢蠢欲动。这让柴荣 很担心。据说,在北伐途中,他曾见到一块写有谶语 的木牌,曰:“点检作天子”。这令他对手下的殿前 都点检心生疑忌。殿前都点检是禁卫军的最高将领, 掌管禁卫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 的是世宗的姐夫,也就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 这时候,柴荣的儿子柴宗训才7岁,而他自己则身染 恶疾。为了防范皇族成员发动政变夺权,柴荣解除了 张永德的军职,任用与皇室没有关联且看上去忠诚厚 道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令其掌管禁卫军大权,辅 佐幼主。安排好这一切后,39岁的周世宗柴荣病逝。 赵匡胤又是什么人呢?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 赵弘殷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将领。后唐被灭后,李 存勖继续在新王朝中担任武将。赵匡胤也就在这种动 荡中长大。他自幼喜武厌文,深受父亲影响,练就了 高超的骑术和武艺。在19岁那年,他离开家乡,独自 外出闯荡,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两年后,21岁的赵匡 胤在河北邺城投靠了后汉军队,开始了戎马生涯。他 骁勇善战,很快得到柴荣的赏识,被任命为开封府马 直军使(府属骑兵指挥官)。951年,郭威建立后周之 后,他追随柴荣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到953年,他 因战功卓越,被提拔为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军队的 副指挥使。柴荣即位后,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他随 柴荣前往迎战。这一战史称高平之战,赵匡胤与柴荣 并肩作战,果敢英勇,奠定了其政治地位。战后,他 被柴荣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卫军的高级将领, 并受命整顿禁卫军。在他的整顿下,后周禁卫军被组 建成一支殿前劲旅。当时,张永德被任命为统军首领 ,也就是殿前都点检,而赵匡胤被提升为殿前都指挥 使。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