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0.70
折扣购买: 用诗歌唤醒黎明——《晨诵课》指导用书
ISBN: 9787540793388
陈美丽,原新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批“完美教室”缔造者。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联合创始人,全人之美晨诵项目负责人。曾任南明教育旗下学校校长。“担当者行动”儿童阅读课程研发总顾问。著有教育纪实文学《走出大漠的女孩》,主编《晨诵课》12册。
童诗与古诗,孩子凭什么去感受天地万物 干国祥 我的朋友中,陈琴、戴建荣等,是古诗教育派代表人物,雪野、丁云等,是童诗教育派代表人物。他们分别站在一个教育重大问题的两端: 儿童入学后,最早的那几年,应该以古诗为主导还是童诗为主导? 民间对此截然相反、势同水火的意见,比两派代表人物更为极端。 朋友征询于我,我的态度一贯鲜明:先儿歌童谣(幼儿园、一年级), 再自由童诗(二、三、四年级),再唐诗宋词(四、五年级),再现代诗 歌(五、六年级)…… 问题是:凭什么我这么确信?! 这来自对语言本质的沉思,也来自十五年晨诵课程的实践。 我们如何感受天地万物?凭我们的感官,还是凭我们的语言? 从形而上的开端处,我们就有了绝对的矛盾:没有语言的赠予,我们 只能和动物一样感受自然万物;被语言规定了如何去感受,一个人是否还 拥有独独属于他自己的感受? 古诗派强调的,就是传统语言丰富的赠予。“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生活在怎样的语言里,就是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思想国度。“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 苦,但伤知音稀”……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一切,我们是否还是我们,我们又凭借着什么来思考和歌唱。 但是,一个孩子眼睛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并不关心人类远大 的命运,他关心的是:大树为什么要长耳朵(木耳)啊?它都听到了些什 么啊?它会把听到的故事,讲给谁听啊? 几乎没有一首古诗词告诉孩子该如何去表达他自己的感受,每一首 古诗词都在强调着你应该像它那样高远地去看、去听、去感受……而保护好孩子的感受力,也就是保护好语言的原创力,让未来的一代人,不因为继承了丰厚的遗产,结果反而变成了只会借古人句子表达的鹦鹉。 矛盾的双方各有道理,正如哲学启发我们的那样,矛盾并不意味着双方必须你死我活,矛盾恰恰体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成长性:无矛盾,不发展! 于是就有了我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原则就是:所有美好,各安其时。儿歌童谣才是真正的母语,母亲和母亲的母亲们创造的歌谣——这是语言的奶水。 不被押韵和字数所束缚的童诗,告诉孩子可以怎样自由地捕捉自己对天地万物的感受——这是语言的蜜糖。 古典诗词,把这个语言家园里最最精美、最最动人、最最深邃的表达,赠予孩子——这是语言之盐,融在文化之汤里。 而现代诗歌,以它形式和表达的自由、内涵的丰富和开放、个性的张扬和奔放,吸引着正在成长着的少年们——这是语言的饮料,每个人都可以各取所需。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生活在怎样的语言里,就是拥有怎样的精神世 界、思想国度。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感受力,也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继承中华大地上丰厚的遗产的同时,能够向着未来、向着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晨诵,让声音舞蹈起来 陈美丽 我们都知道晨诵是声音的舞蹈,这声音,应该宛如清晨林间的鸟鸣, 划破黑暗,带来黎明,唤醒沉睡的生命。因此,朗读在晨诵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晨诵课的朗读,不同于舞台上的朗诵表演,它同样指向表现力,但不止于表现力;也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它同样指向精确,但又不止 于精确。 晨诵课的朗读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方法。 一、老师的范读 常常有老师问我,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这应该是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一开始,我会教老师们朗读的技巧:从停顿到重音到延长音,我边读边给大家讲解;从儿歌童谣到自由童诗到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我边解 释边给大家示范…… 但最终,我会将指导学生朗读的秘诀归结为一句话:要让学生读好诗歌,老师自己的范读首先要到位。 我们都知道,最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在学习上,对孩子来说最直接也最有影响力的模仿对象就是老师。对于热爱教育的老师来说,一个书写漂亮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字一定也写得很漂亮;一个吉 他弹得很出色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吉他弹奏一定也不会差。同样的,一个朗读很精彩的老师,天长日久,班上孩子的朗读一定也会非常精彩。 也就是说,要指导学生朗读,老师要先从自己练好朗读开始。 在晨诵的理念中,晨诵是小鸟(学生)跟着大鸟(老师)一起放声 歌唱(朗读)。老师就是晨诵中的领唱者,老师的朗读就是给孩子最好的 示范。 二、复习时的朗读 在学习新诗前,老师会带着孩子复习一到两首前面学过的诗歌。这 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常常是,为了复习而复习,为了朗读而朗读,看不到更明确的指向。而事实上,我们要问的是:复习的目的为何?也就是复习诗歌的时候,为何朗读? 在这个阶段,朗读不外乎三个目的: 1. 为了指导朗读。 为了读而读,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有时的复习是为了指导朗读。一般情况下,如果前一天讲课的时候,学生在个别字的读音上经常出错,或者有的诗句朗读时情感不到位,那么复习的时候,可以标出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标出需要提升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读。 2. 为了练习背诵。 我们的晨诵不强调死记硬背,但提倡熟读成诵。如果前一天学习新诗的时候,学生的朗读已经挺好了,那么第二天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练习背诵。这时,可以先只出示题目,让学生尝试着背诵。如果学生背不下来,就出示诗歌内容;如果能背下来,就等学生背完全诗后再出示内容。这样的背诵方法我们可以称为“背诵式朗诵”。 晨诵中,新学一首诗歌后,往往会在后面两天继续复习,如果采用这样的“背诵式朗诵”的方式,基本上全班学生都能将学过的诗歌背下来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背诵的压力,又教给了学生正确的背诵方 法——背诵应该是理解后的有意识的记忆。 3. 为了再次感受诗歌的意境、主题。 我们的晨诵不只是诗歌的积累,也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一次生 命的融合,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因此,一首诗歌往往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发或激励。 我们要利用好《晨诵课》后的导语,将那些凝练的美妙的语言再次刻写进孩子的生命。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将需要温习的、重要的导语再次提出来,可以老师口头说,也可以直接出示在诗歌的旁边。并且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置不同的导语,或者在不同的日子复习的时候选取不同的 导语。 以《归园田居》为例。下面大家看到的,是学新诗时的总结语,这 时候的总结语往往是诗歌在前,导语在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导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今天的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而言,是最为珍贵 的清醒剂。千余年前的南山下的这几间草屋与几亩方田,是我们的灵魂获得清新空气 的永恒的氧吧。 而在复习的时候,则要导语的引领在前,诗歌在后。老师提示后, 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诗歌。 同样的诗歌,可以选择不同的提示语。仍然以《归园田居》为例。 (1)想突出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的启发吗?可以这样来说: [导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今天的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而言,是最为珍贵 的清醒剂。千余年前的南山下的这几间草屋与几亩方田,是我们的灵魂获得清新空气 的永恒的氧吧。请大家一起来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想突出陶渊明的“愿”吗?可以这样来说: [导语]对于陶渊明来说,他的“愿”是归园田居,远离喧嚣、功利、世俗,亦 耕亦读,自食其力,亲近自然与诗歌。那么,对你来说,你的“愿”又是什么呢?请 大家一起读——《归园田居》…… (3)想突出为了愿而“无怨无悔”吗?可以这样来说: [导语]虽然“道狭草木长”,而且时常“夕露沾我衣”,但是有何惜哉?“但使 愿无违”,这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愿而无怨无悔。你是这样为你的愿望而耕作的吗? 你也是“不求结果,只管付出”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读——《归园田居》…… 三、学习整首诗时的朗读 学习一首新诗时的读,是随着课堂的展开而有层次地往前推进的。最初的读,是为了浪漫的感知。这时,除了纠正错误的发音或断句,不做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更不将学生还不能体会的情感强加进去。 过程中的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这时的朗读,才进入较为精确的训练,也就是说,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但重点还是要放在对诗歌的理解上。 而最后的读,是一次综合的呈现。这时的读,就不仅仅是用声音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更是为了通过朗读,让诗歌来丰盈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明白了为什么读后,老师就能更好地安排朗读的时间,也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这些适用于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而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身体的律动问题。 一年级孩子的朗读不仅节奏感很重要,身体的参与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在编写《晨诵课》的时候,在一年级的上学期,选择了大量节奏感特别强的诗歌,同时强调,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让孩子们拍着手跺着脚 (配合节奏)来读,而有些非常特殊的诗歌,还应该配上其他的身体动 作,让诗歌在朗读中、在律动中真正地活过来。 因此,一年级朗读的层次性,体现为:一开始,主要是将诗歌读正确读熟练,到后来,就需要加上动作流利地读下来;或者一开始拍着手读诗歌,后来加上其他的身体动作,来完成对诗歌的演绎。 四、综合阶段的朗读 综合阶段的朗读,是为了用自己的声音来演绎诗歌。这时要兼顾集 体读和个别读。齐读的时候,全班无论有多少孩子,都要像一个人在读一样。这时的朗读,要的就是整齐的效果,要的就是集体的感觉。整齐的标准在哪里?老师的范读就是标准。这也就是老师的范读很重要的原因。 这样的集体朗读,更容易让孩子们的心凝聚起来。因此,在一个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老师要从训练全班学生的集体朗读开始。集体朗读比较理想之后,就要有意识地训练个别学生的朗读。 个别读的时候,要的是个性,要的是每个人的自由表达。既然是带 有个性的自由表达,因此,一般可以放在开始复习旧诗时或新诗学完后的综合阶段,也就是在学生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后。 除了集体读和个别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晨诵时往往还有分角色读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在区分男女生朗读的时候,大 家会采用平均分的方式,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但这样机械的分割不利于 对诗歌结构或意义的把握。既然我们认为晨诵中的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基 于理解的朗读,那么在区分男生和女生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诗歌本身的结构或者意义。 一般分角色的方式 (全班)???? 秋天到 (男生)? ? 秋天到,秋天到, (女生)? ? 地里蔬菜长得好。 (男生)? ? 冬瓜披白纱, (女生)? ? 茄子穿紫袍, (男生)? ? 白菜一片绿油油, (女生)? ? 又青又红是辣椒。 理想的分角色的方式 (全班)? ? ? ? 秋天到 (男生)? ? 秋天到,秋天到, (男生)? ? 地里蔬菜长得好。 (女生)? ? 冬瓜披白纱, (女生)? ? 茄子穿紫袍, (女生)? ? 白菜一片绿油油, (女生)? ? 又青又红是辣椒。 这样的区分,可以看出诗歌本身的结构是总分结构,无意中我们就把语文中的重要知识带给了孩子。 再比如《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一诗。 一般分角色的方式 (全班)? ?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全班)??????? 洪建全 (男生)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男生)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 (女生)绿树对我招手 (女生)花儿对我挤眼 (男生)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男生)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女生)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男生)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全班)就这样,突然间 (全班)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理想的分角色的方式 (全班)? ?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全班)??????? 洪建全 (全班)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全班)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 (男生)绿树对我招手 (男生)花儿对我挤眼 (男生)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男生)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女生)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女生)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全班)就这样,突然间 (全班)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这样一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首诗的结构:第一小节,前后是总 分关系,第二小节的第一部分,回答了第一小节的问题(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最后一部分呼应了开头,所以首尾保持了一致。 当然,这些知识未必现在就要精确地教给孩子,但经常这样耳濡 目染,以后在语文课堂上讲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孩子们自然就融会贯 通了。 现在,大家已经理解了晨诵课朗读的理念和技巧,但我们都很清楚, 要真正地落实到课堂里,需要的是我们以日以年的修炼以及实践。 当然,晨诵课声音的效果究竟如何,有一个自我检验的方法:从学生第一遍读,到最后一遍读,他们的朗读有没有进步?这是晨诵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也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近 20 个备课案例 10 多个课堂实录 80 多首诗歌童谣 一线名师的课堂案例 教学专家的实践总结 细腻生动的教学示范 详尽实用的晨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