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心理发展与教育
ISBN: 9787572026713
刘万伦,心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授课专业:学习与认知发展 / 心理学。目前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2022年立项),省厅级课题2项,省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心理学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5部,翻译心理学名著2部,主编教材8部。 贾磊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自《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八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251-253”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强调个性化教育和情感教育等,这些思想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谈谈该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信息加工论,关注对人性的研究,强调人的需要、尊严与价值。这建议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首先把学生当人看待,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情感、尊严和价值的,不能把学生当成实验的白鼠、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机械加工信息的机器。 第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行为主义只关注行为的习得与改变,批判认知心理学只关注认知发展,它们都只关注人的片面发展,没有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因而强调完整的人的发展,尤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潜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个性发展,强调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能力的提升,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努力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有意义学习的主张,认为传统的教学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认知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所学的知识与未来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毫无意义。因此,提倡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学习那些对未来发展有意义的内容,开展能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活动,以促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思想对于当今教育倡导的教学生活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运用机械的外部强化手段来操控学生的学习,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的,转而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当今教育要注重学习内在兴趣和潜能优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师生观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而教师只是促进者、引导者、辅助者。这种师生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对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师道尊严式的说教、教师作为权威者而学生作为服从者的师生不平等的互动模式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和体现者,教学活动的结果最终都落实在学生身上,而学生是有情感、有尊严、有思想意识的人,同时个体间又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罗杰斯把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和要求迁移到教学中,强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学习。这种主张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八,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评价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参与性评价,这些对于改革传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种评价方法既不全面,也不客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目标,把学生多种素质纳入评价内容之中。如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同时,评价的主体也不再仅仅是教师、领导或专家,学生自己也可以参与到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来。罗杰斯就提出,学生可以参与决定他们的分数,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什么样的表现能获得什么样的分数达成一种理解,形成一种契约。另外,学生也可以在书面详细评价的基础上来给自己评分。根据人本主义的评价观,学生持客观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可见,人本主义的评价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的评价观与当今教育倡导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理念是一致的。 本教材是一部旨在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又适合学生自我探索、讨论和合作学习的高校心理学专业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系统、丰富、深入。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两部分。这些章节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关系密切,心理发展、学习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突出研究性。为了更适合研究生学习,本教材在内容设计和思考题设计中都突出了研究性。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相关理论的比较和评价的内容,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学生必须吃透理论才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学生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资料,深入思考,才能够较全面地进行比较和评价。 第三,增强实用性。本教材用作教师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大量介绍发展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同时,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发展心理学理论还是学习心理学理论,本教材在介绍每种理论之后,都探讨了该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这也表明本教材努力做到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这样做也表明本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把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合并在一起,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