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全世界的大作家都爱用笔名)

你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全世界的大作家都爱用笔名)
作者: (意)马里奥·鲍迪诺|责编:郭佳佳|译者:徐嘉娜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3.86
折扣购买: 你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全世界的大作家都爱用笔名)
ISBN: 97875596566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虚假时代 罗曼·加里是20世纪法国 著名的公众人物之一:他曾 是战时飞行员(如圣-埃克 苏佩里和安德烈·马尔罗一 般),他亦是拥护戴高乐主 义的英雄,他英俊潇洒、风 度翩翩、衣着考究,又暗藏 着几分挑逗的意思,他魅力 超凡,身边美女如云,过着 他人几乎无法效仿的生活。 罗曼·加里曾表示,只有性 与文学能给人生带来那么一 丝意义。然而,1980年12 月2日,他在巴黎巴克大街 的家中,用一把手枪结束了 自己传奇的一生。这一天, 距离罗曼·加里第二任妻子 自杀的日子仅一年之隔。珍 ·茜宝,电影明星,曾在《 精疲力尽》中担任女主角, 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她与加里早已分居多 时,但两人仍长期维持着朋 友关系。 加里去世时年仅66岁, 他的死讯给其颇具争议的传 奇一生画上了句号。或者, 更确切地说,是为他自己的 “整部小说”拉下了帷幕。就 在自杀前的几个月,加里完 成了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并于11月30日寄给了出版 商加斯东·伽利玛,希望能 在死后出版。这部遗著题目 为“埃米尔·阿雅尔的生与死 ”,其尾语颇有一丝诙谐讽 刺的意味:“我玩腻了。谢 谢,再见。” 这里提到的阿雅尔,实 际上是加里在人生最后六年 中使用过的笔名。阿雅尔是 一位被杜撰出来的作家,但 文坛中却几乎无人对此产生 过质疑,也从未有人真正深 入调查过。然而,加里坚信 ,只要有谁稍微认真阅读他 的作品,这一伪装便会露出 马脚。加里是一个成熟的男 人,但他笔下的阿雅尔却是 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因为在法国有一些尚未了结 的官司而暂住巴西。加里凭 借着1956年发表的长篇小 说《天根》,一举拿下当年 的龚古尔奖,而阿雅尔也借 着《如此人生》获得这一殊 荣。曾有《快报》的一位评 论记者称,这位青年作家在 创作时,至少得到过加里, 或者更多人的指点;换句话 说,该作品是一部合著,之 后的那些才是他的专著。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此 事件,不难发现它跟神秘作 家费兰特的身份之谜有几分 相似,这位闻名世界的意大 利女作家的身份,至今仍是 个谜团。坊间流传其作品均 为“合著”,但如果我们进一 步探究,其中又大有玄机。 整部《埃米尔·阿雅尔的生 与死》叙事风格显得有些玩 世不恭,加里清楚地明白这 一点并写到,文学正在平庸 中逐渐沉沦,他试图挽救,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过程” ——起码他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19世纪初麦克弗森 编造诗人奥西恩的壮举除外 。但若仔细观察加里的所作 所为,便会察觉其超凡脱俗 之处。 如果说麦克弗森假装发 现了一个伟大却被世人遗忘 的盖尔族吟游诗人,而让( 18世纪末的)世界为之一振 ,加里则无意间开启了一个 多重身份的时代。换句话说 ,加里曾经所做的正是当今 社交媒体所为的——把鲜为 人知甚至遭人厌恶的文学语 言大众化,并逐渐将其融入 人们的生活。我们完全可以 尊称加里为虚假时代的先驱 者和鼻祖,甚至连目前盛极 一时的科幻小说都无法企及 。他不仅在麦克弗森和费兰 特之间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 色,同时也是一位不局限于 诠释笔名语法和修辞的作家 。加里大大超越了那被称为 老把戏的艺术规则,成就了 一个传奇。对于读者、记者 、评论员,也就是文坛和公 共舆论(有人可能不相信, 但当时确实存在),他总是 那么轻描淡写地说:“您不 知道我是谁,且永远也不会 知道。与所谓的真实身份相 遇是在死亡后,但那时,这 真实身份似乎会变得毫无意 义。” 笔名文化从未像今天这 般受人欢迎。可以说,出于 工作的技术原因而使用的虚 假身份已俨然变为多样的大 众身份:这也许事出有因, 其中大多数情况与事物存在 的本质有关,而非职业因素 ,如特工、宗教人士、演艺 界人士等。后者通常会因功 能或传统需求,而使用化名 ,一方面可起隐秘或保护作 用;另一方面,可以凸显使 用者的身份,如特工007或 意大利的索菲亚·罗兰。 数个世纪以来,笔名对 于文坛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 的,特别是那些冒着生命危 险写作的政治和宗教评论家 、讽刺小说家和幽默小说家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 出于保护自身的目的才使用 笔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便是最好的例子,其笔名马 克·吐温的姓氏原是密西西 比河上的水手用来测量航道 水深的术语(这个计量值约 为2米)。卡洛·科洛迪亦是 如此。他原名为洛伦兹尼, 是经典名著《木偶奇遇记》 的作者,自认为是幽默小说 家,实际上也的确如此。科 洛迪是托斯卡纳维内利的一 个小镇,是洛伦兹尼母亲的 出生地。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