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大传

李秀成大传
作者: 盛巽昌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李秀成大传
ISBN: 9787545814644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李明成,后来仰仗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功劳和地 位,无功劳苦劳也封了个忠王宗(六王宗)、扬王, 但出生时以及后来又叫什么名字,语焉不详,而“明 成”的出现和排行,显然是随李秀成(李寿成)名字 而来的。 从李秀成原名“以文”,以及后来的“秀成”名 字,质之李姓行第、辈分,再无他人排行,可见确实 是本家支脉孤单,形影孑立。自只有一个兄弟李明成 ,再也无他人了。 而同是居住新旺村的李世贤,却所属一个庞大的 宗族,盘根错节,叶茂枝繁,直属的族叔就有李遇茂 、李元茂,族弟有李世光、李世祥、李学金和李仁寿 等人。当李世贤为太平天国侍王时,就以他为核心组 成了一个荣枯共存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全听命 于侍王,它是侍王的支柱、基础。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出现过很多此类军事集团。 前期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后期有陈玉成 、杨辅清以及童容海(洪容海)、汪海洋等。 大小军事集团,独来独往,自成一体。李秀成对 此大有感触,所以在他成为高层的军事领袖后,也处 处扩张自己的既得利益,为巩固权力,不断分配再分 配财富和地盘,相当注意张扬以自己为核心的血缘准 血缘圈。 他拉广东人李春发、李远继等为“宗弟”。 他认部属李恺顺、李恺运为“宗弟”;认广东嘉 应州(梅州)人、小刀会叛徒、大清候补道李文炳( 李绍熙)为“本家”。 他与安徽人李昭寿义结金兰,引为儿女亲家。 第二节三年私塾 李秀成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他没有什么异赋 天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李秀成 故事定红之时,突然冒出来种种少年李秀成的英武传 说,说他是疾步如飞,能够快步捉上奔马,阶级觉悟 特别高,自觉地捉弄下乡作威作福的清军绿营小千总 ,等等。这些都是实无所据,说说而已。 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也许 李秀成一辈子就在偏僻山村里耕种打蓝。 太平天国的风起云涌造就了李秀成,给了他机遇 。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极大多数高级干部都是一 字不识的文盲。李秀成却有些不同,青少年时候,他 读过一些书。 但他不是自学成材,或无师自通。 李秀成的启蒙老师是他的舅父陆均平。陆均平是 一个塾师。 李秀成说:“自幼时八、九、十岁,随舅父读书 。十岁之上,俱自与我父母寻食度日而已。” 这是李秀成三年的私塾生活。 李秀成的父母不反对儿子读些书。那时李秀成还 常住在古制村舅父家,据近年调查,古制村至今还保 留着李秀成所睡过的那张巨木精制的卧床。 三年私塾,使李秀成识得不少字,而更要紧的却 是养成他喜欢读书、追求知识的习惯。有一个说法是 ,自永安突围途中,时为百长的李秀成因获得了几部 书,没有按太平天国规定必须烧毁,反而寐夜阅读, 被告发判以死刑,在未执行前因清军来袭营,队伍被 打散,但他仍戴着刑具回到原有队伍,主官为他的诚 恳所感动因而饶恕了他的死罪。 李秀成有些文化,曰后确实是靠这些浅薄而又恰 到好处的基础文化颇有作为,他不须靠府中军中书手 自己就能看懂上下文书报告,能遂心意起草布告书信 。著名的李秀成痛斥李昭寿招降书写得还真有些义薄 云天、不与叛徒共戴天的气势。在太平天国高层和军 事领袖行列中,他正是鹤立鸡群、别树一帜。当然这 些未来出现的独特态势,乃是穷山僻谷里生长的李秀 成始所未能料及的。 十岁以后,李秀成回到新旺村,跟随父母耕作。 他在供词中几次提到“帮工就食”,就是指那时的耕 山种田、种蓝、烧炭;稍后些,也外出在周边小村帮 做短工。相传就在古制村陆顺得的父亲和大哥处,先 后当过短工。 在此期间,李世高病死了。 李秀成就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此后若干年,见于近人调查和考察,年纪轻轻的 李秀成主要从事有两个职业:一是在大黎里的几处私 塾做雇工,所谓帮工各塾,具一各知;二是做商店学 徒、店员。 李秀成曾在大黎里三岸村洪圣寺塾馆充当伙夫。 洪圣寺私塾塾师是周村人覃瀚元(石仙),在当 地是被称为饱学的秀才。李秀成在厨房做饭,耳朵伸 得很长,时时聆听隔墙的覃瀚元讲课。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