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作者: (英国)培根|译者:储琢佳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ISBN: 9787539996790

作者简介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出身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接*律师训练,成了律师,之后进入政界,1618年任大法官,获封男爵,1621年罢官乡居,5年后去世。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人中,培根被视作哲学史和科学**划时代的人物。他崇尚科学与知识,同时,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广泛的人生问题,并以诗人的语言,写了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 《真理是一颗*光下的珍珠》是一本谈论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教育、伦理的随笔集。培根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鼻祖,其随笔行文紧凑,文字隽永,警句迭出,兼具哲思与诗意,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佳书”之一。

内容简介

1.论真理 “真理是什么?”善**的彼拉多①曾开玩笑地 问道,并不期盼得到答案。的确,世人热衷于游移不 定、变化无常,认为对一种信仰的坚守是加在自己身 上的束缚。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他们一样钟情 于自由的意志。虽然这种宗派的哲学家如今已无迹可 寻,但还是有一些名言警句流传至今,它们与这些智 者一脉相承,尽管比起先辈们稍显逊色。 世人之所以偏爱谎言,并不只是因为寻求真理之 路艰难辛苦,也不是怕被真理制约了思想,而是出于 一种天生的,虽然是恶劣的,对于谎言本身的喜好。 一位希腊晚期的哲学家②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陷入 了困惑,他不明白谎言中究竟隐藏了什么,使得人们 仅仅因为爱好谎言本身而撒谎,因为说谎既不能像诗 人作诗那样收获愉悦感,也不能像商人经商那样获得 利益。 我也不知道是何缘故。也许真理就像毫无遮掩的 白昼之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上演的种种虚情假 意的假面舞会都将无处遁形,而不像在朦胧烛光的映 衬下,一切都展现得如此华美而梦幻。 真理在世人眼中的价值可以等同于珍珠,在*光 的照耀下*能显其本色,然而却比不上钻石或红宝石 ,它们只有在各种不同光线的照射下才显得熠熠夺目 。掺杂着谎言的事实,亦幻亦真,虚虚实实,确实能 给人增添乐趣。有人怀疑过吗:如果将虚荣的观点、 谄媚的愿望、错误的评价以及虚无的想象等诸如此类 的东西都从人们的思想中抽离,那么,很多人将沦为 乏味的可怜虫,内心除了郁郁寡欢和无所知从之外空 洞无物,甚至自我厌倦,自我嫌弃。 曾有一位先哲将诗歌严厉地批判为“魔鬼的酒” ①,因为它能占据人的想象,却不过是谎言的影子。 然而,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人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谎 言,而是盘踞于人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谬误与偏见, 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样。 然而,尽管世风*下、人心*败,人类的情感和 判断力*益**,但是一旦人们接触到真理,还是不 得不被其征服。作为评判谬误与自身的尺度,真理教 会了我们——探求真理,就是向它求爱;认识真理, 就是与之同处;而相信真理,就是对之皈依,这才是 人性中至高无上的美德。 上帝在创世的那几*,首先创造的是感官的光明 ,*后创造的是理智的光明。从那以后直到现在,他 在安息*都以自己的圣灵昭示世人。起初,他将光明 施泽于混沌的世界万物,而后又以神圣的光辉照亮了 人类的脸庞。直到如今,他仍将光芒遍洒于他所恩* 的选民,使他们面目生辉。 有一位诗人①曾发表过一番*妙的评论,为他那 派处处低人一等的哲学增色不少。他说:“站在岸上 遥看颠簸于海上的船是一件乐事;站在城堡的窗口观 看脚下激烈的战争也是一件乐事,因为自己可以远离 险境;但是没有任何乐事能与攀登上真理的制高点, 在空气清新宁静、无人能及的高峰上俯视谷底世人们 的种种错误、流离、迷乱和疾风劲雨相媲美的了。” 只要这位俯视者是怀揣着几分恻隐之心,而非怀 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那么这些话可谓再好不过了。无 疑,如果一个人能始终以慈悲之心作为出发点,遵照 上帝的旨意而为,并且以真理为中心,那么他可以说 是身处人间天国了。 探讨完神学和哲学上的真理,我们再来谈谈*常 事务中的真理。甚至那些行为够不上正直坦荡的人也 不得不承认,光明磊落是人性中一种崇高的美德。掺 了假的真理,犹如金银币中混入了合金,虽然*为好 用,却降低了它的品质。因为这种蜿蜒扭曲的欺诈行 为好像是蛇的前行方式,蛇是用肚子,而非用脚,卑 贱地贴地爬行②。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