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庄那寨

那庄那寨
作者: 戴云飞|摄影:张培奋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那庄那寨
ISBN: 97875550172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万安堡也叫尾寨,位于嵩口古镇古码头边上,离德星 楼、妈祖庙不远。庄寨直接称作“堡”的寥寥无几,显然 重在防御。万安堡外墙高10米有余,少有的三层建筑,墙 体上布满枪眼,宅高院深,气势恢宏。寨内居住人家,原 只张姓,现住张、刘、郑、叶、陈、林、曾、方8个姓氏, 在以宗族聚居为主的庄寨中,较为罕见。 嵩口自古富庶,历来为盗匪觊觎之地。但此地繁华, 居民势众,明朝起就设有巡检司,盗匪敢明火执仗劫掠, 可见当年匪祸为害,气焰猖獗。 永泰山远地偏,道途阻隔。宋元之前,先民借山而居 ,偏安一隅,少有兵痞盗匪滋扰。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安居乐业。明朝中叶起,吏治 腐败,税赋日重,商人地主迅速崛起,财富向大户集中, 贫富悬殊,矛盾激化,社会动荡。闽浙沿海一带,倭患频 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时波及山里。世道不平,境 内及周遭地域,草莽枭雄,逆奴凶徒,畏罪遁逃者,一时 汹涌,啸聚山林,为祸一方。“丑类杂居,淫虐并起,恃 险阻,聚亡命,出则劫掠,居则吞噬,比比皆是。”(《 永泰县志》) 翻开《永泰县志》(民国版)“大事记”,如同打开 一部灾难史。天灾人祸,肆虐乡里,残害百姓,触目惊心 。尤以明、清匪患祸害为甚,且录数则为证。明正统八年 (1443),邓茂七在沙县、尤溪作乱(所谓历史上首次因 租佃关系引发的农民起义),攻劫周边诸县,永泰首当其 冲,民众死者无数。正统十三年(1448),尤溪人应邓茂 七者,率众再次侵轶永邑,“所过屠灭,井里为墟”。乡 间民谣唱道:“山深犹未深,谷幽犹未幽。莫落悍兵手, 宁吞猛虎口。”匪患为祸猛于虎狼!嘉靖三十八年(1559 )五月五日,倭寇突袭县城,知县周焕率民众守城,不敌 。周焕及一众乡宦义士,战死者达300余人。倭寇抢光烧光 ,烧毁县堂、城楼,以及屋舍600余间。城既陷,倭寇四处 劫掠,白云三峰寺100多名僧众,也被屠杀殆尽。月余后, 倭寇才带着劫掳的财物及百余男女丁口,分由水、陆两路 退去,县城一度荒芜。嘉靖四十年(1561),漳人王凤因 种菁失利,聚众作乱,不日竟至数干众。大洋人鄢俊散尽 家财.号召邑中豪杰600余人击贼,鄢俊战死。次年,贼众 虽被巡抚刘筹遣将剿灭,但西北各乡,已是满目疮痍,民 众流离失所,十室九空,一片萧然。万历十七年(1589) ,汀人邱满据陈山为乱。十八年(1590),县内多处菁客 会盟为乱。清顺治三年(1646),两任县令朱由槢、翁日 宾先后被贼寇杀害;同年十二月,邑寇赵子章攻掠白云, 盘踞4个多月,焚尽庐舍而去…… 鸿蒙既开,天下纷扰,即便是在康乾盛世,匪患也未 匿迹。到了民国,更是愈演愈烈,官兵与盗匪周旋,年年 剿匪,斩草不能除根,焦头烂额。 南宋时,永泰曾经辉煌,鼎盛时期人口达10万余众。 元起中落,终明一朝,人口锐减至2万余人,除天灾外,与 匪祸连连不无关系。因此,从明至清,为求自保,永泰境 内,几乎村村建有庄寨,甚至一村多寨。高峰时,庄寨总 数超过2000座,成了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