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世界(一部心理传记)/心理传记学译丛

希特勒的世界(一部心理传记)/心理传记学译丛
作者: (美)罗伯特·G.L.韦特|总主编:罗凤礼//萧延中|译者:贾宇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希特勒的世界(一部心理传记)/心理传记学译丛
ISBN: 9787511733405

作者简介

罗伯特·韦特(1919—1999),美国历史学家、心理史学家,威廉姆斯学院历史系布朗教授。作品有《纳粹主义的先锋:德国战后自由军团运动,1918—1923》(1969)、《纳粹德国的少年罪犯,1933—1945》(1980)、《希特勒的世界:一部心理传记》(1993)、《希特勒,凯撒与我:一段学术之旅》(1999)等。

内容简介

一个人读过和记起的书或许能帮助我们探索他的 知识兴趣和他的思想本质。但就希特勒而言,诸多的 线索令人混淆,他的阅读领域也难以确定。 他想给人一种印象,他是博览群书、酷爱读书的 人。尽管他的演讲和书面言论显示出大量丰富的信息 ,但这些并不反映他读过什么重要的文学、历史、哲 学或科学著作。他所收集和引用的资料似乎大多出自 报纸、小册子、通俗刊物和国外新闻摘要的译稿。他 把书籍视为在他夺权斗争中强有力的武器,而且依据 它们是否能提供一些论据支持自己的看法来判定书的 优劣。因此,正如他所言,通过几分钟的阅读他就能 从任何一本书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里,正像在 他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他青年时代的态度一直未曾 改变。正如他的朋友库比切克所说,阿道夫过去就是 在书里寻求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总能找到。他经常 引用一位权威的话结束讨论,并说:“你瞧,写这句 话的人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样。”希特勒的生活方式也 不助于有计划的系统阅读。在当上党的领袖,后来又 成为元首后,他晚上通常在家看电影或是通宵达旦地 谈话。早晨去睡觉,下午则去旅行或开会。 他毫不质疑并热衷于阅读的几本书在知识层次上 显得极为普通。除了卡尔·迈伊的冒险故事书,他非 常喜欢的一本书是讲一匹叫劳鲍茨(Raubautz)的马的 冒险经历,他极其狂热地沉浸其中,仿佛从文明时代 (劳鲍茨渴望生活的时代)到了骑士时代(劳鲍茨成 为一名战士的时代)。他特别迷恋这些短小精悍的小 说,因而他在所有的住所都放了几本,而且还经常引 用里面的片段来取悦他的客人。他的床边放了一本海 军年鉴(Flottenkalender),书中载明了世界各国海 军舰船和武器装备的资料,而他也就是凭借这本书向 他的海军专家炫耀的。 后来,希特勒回忆他一生中对他的教育至关重要 的两个时期:他在维也纳的那些日子,他称维也纳是 培养他走向未来的“最严格而全面”的学校;和他在 兰德斯堡的狱中岁月(1923年11月11日—1924年12月 20日),他称“兰德斯堡是以国家为代价换来的我的 大学教育”。阿道夫在维也纳的第一年结识的伙伴对 他的读书兴趣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在他公开出版的 回忆录中,库比切克列出了一长串人们所能想到的希 特勒读过的书名,包括那些第一流的经典著作,想必 人们会在任何一份德语书单上找到:费希特、席勒、 歌德、叔本华、黑格尔、尼采等等。但在他给林茨档 案管理员,也是传记作家弗兰茨·耶钦格尔的一封私 人信件中,他又说希特勒仅仔细研究并反复谈起过两 本书:一本是关于日耳曼民族的神和英雄的儿童读物 ,另一本是有关德意志部落的考古发掘的书。其中一 本上印有“卐”的草图,令希特勒印象深刻:“当时 阿道夫说,德意志民族需要一个代表德意志王国的基 本理念的象征。” 希特勒本人也无意间透露出自己并未真正读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