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泥土

向上的泥土
作者: 陈少林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4.30
折扣购买: 向上的泥土
ISBN: 9787517137238

作者简介

陈少林,安徽望江人,居杭州多年。作家,诗人,文史研究者。在《散文》《清明》《草原》《诗神》《西湖》《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20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作品多次被收入年度选本,多篇被设计成初、高中语文考试模拟题。获首届张骞文学奖、“仰望星空”全球征文奖、最受读者喜欢的当代十大旅游散文作品奖、皖江流域文学联赛散文奖等多个奖项。

内容简介

仲春,夜晚,飞沙强裹着多种形态的事物在黑暗中如潮起落。这是大自然周期性的一种躁动,不可避免,却昭示着潜伏在我们生活中的不可预测性,危机或机遇。风,这无休止的,在两千余年前即被宋玉分出雄雌二性的激荡的空气,使我们蜷缩在生存的最低空间。这是一种叫作房子的东西,它不是蚌的壳、龟的甲,即使是钢筋水泥构造,也并不见得比树梢上的鸟窠、篱笆上的蜂巢牢靠,但我们又不得不依居其间。这是世界的真理和悖论。 日间从纷杂的人事中解脱而出,回来后又仿佛被命定似的伏案受精神折磨的我,想舒展一下久结的眉头,便随手打开电视机,只见屏幕上一群人好像就等我到来似的,立即演奏起一支曲子,不由得一愣。这是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光明行》,一支与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格调迥异但终极关怀精神一致的不朽名曲。一种温馨,一种感召,一种力量,伴着那深沉低缓而悠扬的乐音,渐渐弥漫了我。我自认为听懂了一颗包容宇宙亦包容草芥的心。 整个屋子已空无一物,无我,只有原野、天空,只有原初的地母!亿万斯年生命的进化历程,一群群从远古筚路蓝缕渐渐走来的人,犹如时光倒流似的进入我的视野。受苦受难的人,百折不挠的人,真切地仰望到天上那一颗硕大的太阳,而大地之上仍是一片黑暗,光穿不过来,那样的时候还要等许多年。但是快了,已经开始了。一群歌者就在黑暗中行进。此外无数跣足的、赤膊的、黧色的人懵懵懂懂地活着,在草丛间像作物一样丝丝入扣地慢慢生长。活着就是意义!生长就是繁衍,就是瓜瓞连绵,就是不懈的倾听与仰望!为什么灵感切入歌者的心脏,正义冲入歌者的良知,无畏抵达歌者的胆魄,而草丛间无数的人群踏歌而起?因为文明必须展开飞翔的翅膀! 整个屋子已充满一切。我如尘埃落定。面前显示的是如此局促而又阔大无边的演奏场景,这是比真实还切近的艺术舞台。游戏规则排列、呈现的竟是如此活生生的生存现状和生命的指向!还有如此满怀激情的演奏者,代表的是人类所有的阶层中人,他们为全人类而歌而泣!还有我所处的如此暗沉沉的夜,它在舒缓而激越、淳朴而优雅、悲怆而沉静的乐曲中过滤,几乎使我忘却时空的存在,心灵远翔! 那指挥家不是我的导师,不是我的精神领袖,但此时我崇拜他,他衣袂的飘曳、棒尖的激扬,犹如一根横亘天地的金线,而默契于他棒槌的那群演奏者则犹如被金线系牢的上帝的信徒。可是他们──指挥者和演奏者,只沉浸在神秘的曲谱中,只匍匐在自己所创制的人籁、天籁和地籁中,而不在上帝的悲悯和教导中。 还要提到这个名字——刘天华,黑暗的路途中作光明之行的智者和勇者,江河的水声伴着他,摆脱恶风和狂沙的阻击,剔除着黑暗包裹下的堕落和无耻,让九颗太阳,一亿朵鲜花,遍地的果实在天地之间重放; 他不仅参透了在黑暗世界中生命的不可湮没和窒息,更参透了生命历程就是从无数次的黑暗走向无数次的光明,从而最终抵达更高更大更远更持久的光明。他是天地之间的一颗良心。 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啊,光明就在你前面──谁在擂鼓,其声如雷行大地,其音如高山流水! …… 由安徽籍作家陈少林创作的这篇散文集《向上的泥土》,共59篇,分4辑:第一辑天籁与地声,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入微描画;第二辑泥土与云霓,侧重于对往昔乡村生活的重新关照与打量;第三辑倾听与仰望,侧重于对田园物事的怀想和审视;第四辑远方与故园,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理想世界、高尚品格的感悟和向往。 作者将清新灵动、厚重磅礴的文字锻凝于笔端,细腻、深远地感知本真、唯美、自然、质朴的生活情怀。作品清新自然,细腻生动,厚重丰蕴,富于气韵,颇具思考张力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