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40
折扣购买: 冯骥才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ISBN: 9787535487575
春节是怀旧的*子 在我们把春节的由来、内涵、习俗、意义都说过 说透之后,忽然发现还忘了说——春节是一种特定的 情感。 在所有春运的运载车辆上,那些挤成一团、干辛 万苦的人,没有一个知难而退,全都坚定地渴望着去 实现一种情感的目标:回家。急渴渴地扑到家,一推 开门,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头的温暖里。 那里有你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守家在地干活 营生的兄弟姐妹,他们全朝你喜笑颜开;还有那些分 外亲切的老桌子老柜子老东西老景象,以及惟有你的 老巢才有的那股子的勾魂摄魄的气味。 跟着,与你的巢紧紧相连的纷沓而至:至爱亲朋 、旧交老友、昔时伙伴、左邻右舍,还有老街老巷、 乡土风物与小吃。可能你离家太久,或在外边打拼多 年,渐行渐远的往事已经滑到记忆边缘,但此时此刻 偶然碰到一个什么细节,会把沉睡在你心中深处的故 旧一下子拽到跟前。记得一次在街头碰到一位阔别了 至少三十年的中学同学,那一瞬忘了他的名字,却脱 口叫出他的外号“大牙”——他的门牙又长又大,而 且往外龇。那时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牙”。 谁料到此刻这个外号仿佛有种神奇之力,把我们热呼 呼地拉回到真率无邪、亲密无间的少年时代。我们开 始问对方、说自己、谈现在、聊过去;所说到的当年 的同班同学时,也多是外号,惹起我们阵阵大笑。就 这样站在街头长谈竟有一个小时。 从中,你会感慨人生的急促,时光的无情,生命 的无奈,同时又获得惟有回家过年才有的满足。然而 一年里只有这些天,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昨天与前天 。仿佛进了奇妙无穷的时光隧道,还会情不自禁地往 里钻。 虽然过年,我们是辞旧迎新,迎着春天往前走, 但我们享*到的*多的情感却是怀旧。 春节里一种特定的情感是怀旧。春节是个怀旧的 节*。 怀旧,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一种对记忆的 追溯与享*,一种对人生落花的捡拾。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怀旧的需求,春节的回家过年 则是满足所有人这种情感需要;为此春运才有如此磅 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的磁 场,布满在大地山川每个城市与村庄。这磁场产生效 力与魅力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民俗是缘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认定的方式。需求是 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种文化。当这 共同的需求“约定俗成”了,所有人就会遵从这种民 俗方式而行动,比如回家过年。民俗不是强迫的,却 是自愿的和自律的。它是一种共同需要和共同表达, 同时每个人的精神情感都可以充分发挥。这样,春节 才成了我们的必需。 由此而言,我们所有民俗节*都是情感的表达, 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清明是对先人的怀念,端午 则是张扬生活的**,七夕是表达男女对爱的忠贞不 渝。其中,不少节*都与团圆——即家庭和血缘的亲 情相关,比如中秋。但中秋与春节还有所不同,中秋 不强调“回家”,不会有出现交通拥堵的“秋运”。 惟有春节才是中国人集体怀旧的*子。因为在节令中 ,春节是辞别旧岁。在辞旧中必然引发怀旧。 这样,我们便通过千百年来人们集体创造并衍传 至今的一系列民俗方式,如团圆饭和拜年等,把心中 的亲情、乡情、怀旧之情尽情地表达与宣泻。由此, 家庭得到一次凝聚,故乡的热土得到一次升温。其实 这就是文化赋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 每一个身在异乡回家过年的人,在度过了春节之 后,内心不都感*到补偿了对亲人一种长时间的亏欠 ,并在情感上得到深切的满足吗? 所以说春节是中国人怀旧的*子。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