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漫游录(欧凡说诗)

诗国漫游录(欧凡说诗)
作者: 欧凡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诗国漫游录(欧凡说诗)
ISBN: 9787532954292

作者简介

欧凡,本名陈家鼐,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后随家人迁至**台中。青年时代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留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976年底回到北京,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笃嗜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珊代诗歌,翻译诸多英、德、法等文字的诗文作品。出版有诗文集《回音壁》,散文集《柏林苍穹下》,译著《巴赫曼作品集》(合译)、《温泉疗养客》(合译)、《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等。

内容简介

生命与自由之歌:泰戈尔的诗 泰戈尔(1861—1941)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歌,虽 然他在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等方面的创作几乎同 样丰富,但在印度和孟加拉国以外的世界,人们首先 还是把他看作一位诗人。 泰戈尔的这些诗,内容可说无所不包,但是*中 心的主题可以被列为两点:一是基于**虔诚的对生 命的歌颂,二是对理性的自由的向往。 关于**点,*关键的内容是泰戈尔的神。泰氏 继承了“一个诗和**同为一体的传统”(叶芝语), 因此他把对生命的歌颂寓于对神的歌颂。多数中国学 者,例如季羡林,认为他的宇宙观脱胎于印度古代从 《梨俱吠陀》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 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 就叫作“梵”,也就是泰戈尔心中的神。如印度当代 学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所言,泰戈尔认为 这个神是欢快的和可亲的。*能代表泰戈尔这种思想 的,莫过于他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作中选择部分诗作 译成的**本英文诗集《吉檀迦利》(1912)。这本集 子里的诗篇汲取了印度不同的**思想,文风兼有古 印度典籍和民歌的特色。但是森认为,虽然泰氏自己 的英译尽可能地拟古并得到叶芝的润饰,但原文的那 种单纯依然不能全盘保留,而且原文中原始的人道思 想不得不靠复杂而过分精神化的译文来表达。他举《 吉檀迦利》**1首为例: 别再诵经唱经和数珠吧!在这重门紧闭的庙宇的 幽暗寂寞的角落里,你在礼拜谁呢?睁开眼睛瞧瞧, 你的神可不在你的面前! 神在农民翻耕坚硬泥土的地方,在筑路工人敲碎 石子的地方。炎阳下,阵雨里,神都和他们同在;神 的袍子上蒙着尘土…… (吴岩译) 当然,经过英文再到中文,森所提及的那些失落 我们就*难寻踪迹了。也许,复杂而过分精神化的味 道我们还能尝到一点! 森指出,泰氏的**经验是十分浑然的。事实上 ,除了印度教的影响之外,泰氏思想中还渗进了伊斯 兰教的成分。他的祖父德瓦卡纳特便以精通阿拉伯语 和波斯语知名于时,正是由于浑然,他的许多**奉 献意味很重的诗才能普遍被各种不同信仰的读者所接 *(印度和孟加拉国都选择泰戈尔的歌曲或诗作为国 歌或其歌词,而孟加拉国是伊斯兰教徒居多的**) 。**感极深而又不带宗派色彩,正是泰氏诗篇的一 大特色。特别在许多诗中,泰氏把人间的爱和虔诚的 奉献糅合在一起,例如《吉檀迦利》第23首: 我今夜毫无睡意。我一再打开大门,向门外黑暗 中张望,我的朋友! 我眼前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知道你所走的道路在 哪儿! 你可是从漆黑河流的昏暗岸边,经过遥远的颦眉 蹙额的森林边缘,穿过幽暗深处的迷津,迂回曲折地 来到我的身边,我的朋友? (吴岩译) 叶芝在《吉檀迦利》的序中对该书的评价无疑是 很高的——序本身也像一首散文诗一般美丽。但是森 认为,叶芝也许太急于让读者驰进泰氏的心灵世界, 因而采取了过于单刀直人的叙述方式。例如: 旅人穿着红棕色衣服,以求蒙上尘土也不会显眼 :姑娘在她*上寻找着从她那皇家**的花冠上落下 的花瓣;仆人或新娘在空空如也的屋子里等待着主人 回家:凡此都是仰慕着神的那颗心的形象。 (吴岩译)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