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丁一鹤解密案卷系列

死囚/丁一鹤解密案卷系列
作者: 丁一鹤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死囚/丁一鹤解密案卷系列
ISBN: 9787500682967

作者简介

丁一鹤,曾用名丁潍河、丁培军。1970年生于山东诸城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现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庭内外》杂志社编辑、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己发表作品600余万字,著有《北京重案》、《中国大禁毒》、《丁一鹤解密案卷系列》(10卷本)等25部。获首届老舍散文奖等60余项文学、书法、新闻奖。

内容简介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崔英 杰死刑缓期2年执行。这个判决结果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绝大多数人表示尊 重法院的宣判结果。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著名法学教授贺卫方在内的一些 法学专家都认为,死缓是能够取得的最好的判决结果。 城管副队长李志强最终因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用生命换来了铁 面无私好城管的美名。尽管他成为北京城管行列里第一个死在工作岗位上 的烈士,但他突然抛下的孤儿寡母和年迈父母,却要痛断肝肠。而身陷囹 圄的崔英杰远在乡下的父母,也是整日以泪洗面。 我只是在法庭上认识当过兵、干过保安和卖过烤肠的无照小贩崔英杰 ,他的年轻英俊让人痛心。我也只是在照片上看到已经成为烈士的城管副 队长李志强,他淡然宽厚的目光让人心碎。本来,他们的生死和我毫无关 系。可是,在亿万人民关注“小贩杀城管”案件时,作为法院系统的一个 政法记者,我觉得有必要更多地了解详情,更准确地告知大众案件真相。 况且。我对崔英杰和李志强总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我和他们都生 活在北京,这个北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北京,就像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祖国一样。 而且,我的一段人生经历和崔英杰类似,都是从一个农村孩子喊着响 应祖国号召的口号、怀揣着改变人生追求富贵的私心献身国防,都曾在济 南军区部队服役,也都曾经是优秀士兵受到过上级嘉奖,后来为了更好地 生活来到了北京。而被崔英杰杀死的城管副队长李志强来自河北唐山。他 和来自河北保定的崔英杰是河北老乡,他们来到北京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活 得更好一些,更有尊严一些。 李志强这位戴着眼镜、身材魁梧的城管副队长面目和善、文质彬彬, 现在却只能被定格在遗像上了。李志强之死被媒体广泛传播后,舆论在对 其殉职表示哀悼的同时,也经由此案郑重反思历时10年争议重重的城管制 度。但是,我不想去讨论城管制度的问题,我更不想刻意地把李志强和崔 英杰放在“管”与“被管”的角度去分析。我只想从人性的角度,或者从 社会和谐的角度,提供一个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存的血腥标本。 沸沸扬扬的“小贩杀城管”案告一段落,但我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场 景:在很多很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小贩崔英杰和城管副队长李志强在天堂 里相遇,那里是一片多么和谐的乐土啊。高楼林立的中关村依然车水马龙 ,除了金碧辉煌的商场、酒店、科贸大厦,还有留给崔英杰这样的小商贩 一块小小的热闹场地,城管副队长李志强不时帮助崔英杰维持着秩序,而 崔英杰快乐地拿出自己刚刚做出的热乎乎的烤肠招呼着城管哥哥李志强。 在那里,李志强和崔英杰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在天堂的一个三轮车支起的 烤肠小摊上,他们正在一起喝着二锅头…… 那是多么和谐的一个场面啊,那时候,再也没有人把李志强当作猫了 ,崔英杰也不会把自己当作时刻逃跑的老鼠。 在讲述2006年8月11日那个血色黄昏之前,我们必须梳理一下崔英杰和 李志强的前尘往事,因为这对于忠于职守的城管副队长李志强和勉强生存 的乡村青年崔英杰来说,实在是不得不说的故事。 河北省阜平县平阳镇各老村,是崔英杰的家乡。1983年7月15日崔英杰 出生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沟里。所谓“各老”,当地土语即“偏僻角落” 的意思。崔英杰的家乡虽然山清水秀,同时也是一处穷乡僻壤。60多年前 ,八路军在这里转战太行,跟日本鬼子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毛主 席带领中央领导机关在这大山的皱褶里,指挥解放军进行了决定中国命运 的三大战役。至今,在太行山区的这个小小村落,老百姓依然很穷,唯一 能够让当地百姓看到希望的,是那个地方还有几处小煤窑,出产少量的煤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崔英杰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时常在附近的小煤窑帮人 挖煤,以贴补家用,回家的时候,除了牙是白的,别的地方都是黑的。而 他患有高血压的父亲在农闲时给人做短工,收入也极其可怜。 崔英杰是家中老四,他的一个姐姐是聋哑人。初中毕业崔英杰就辍学 了。他有两条路可以走出重重叠叠的大山:一是外出打工,二是当兵。 崔英杰选择了当兵,对于崔英杰来说,当兵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太行 子弟对于国家的责任,而对于他本人而言,更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经 过层层选拔,崔英杰来到济南军区某电子干扰部队服役,成为一名报务员 。在服役期间,崔英杰表现良好,平时训练刻苦,成绩突出,荣获“优秀 士兵”称号,多次在军人大会上作为典型被点名表扬,并获嘉奖一次。 两年后,崔英杰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的崔英杰发现,家乡变化很大 ,别人家都盖了新房子,但他的家庭依然没有任何变化,全家依然挤在低 矮的破房子里。而且,随着兄弟们年龄的增长,娶媳妇成了迫在眉睫的问 题。可是,家贫如洗如何娶上媳妇啊。眼下要紧的是要挣钱改变家里的现 状,给家里修房子成为当务之急。 崔英杰决定外出打工,他选择的去向是北京。他的哥哥崔英豪已经先 期到了北京打工。但是,除了一副好身板和一身好力气之外,只有初中文 化的崔英杰并没有什么特长在城市立足。最后,他像其他退伍的战友一样 ,选择了当保安。 崔英杰当兵是为祖国站岗,而当保安就难说给什么人站岗了。尤其是 在一些酒红灯绿的娱乐场所当保安,这让曾为军人的崔英杰感到一些不快 ,但是,为了生存,他只能尽职尽责。2006年4月,崔英杰来到了位于北京 市海淀区中关村的一家餐饮娱乐城上班。公司提供两顿饭,但是公司要每 月扣100元饭费。到2006年8月之前,崔英杰在这里一共干了4个月,却只发 了2次薪水,大概1800元。 拿到手的工资崔英杰很快就拿去还债了,因为他还要付房租和支付其 他费用。北京的花销高,房租也很贵,尤其在中关村,他那点工资除了消 费之外,几乎连房租都交不起。 但是,崔英杰觉得,只要能吃苦,有上进心,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垮 自己。崔英杰当保安的上班时间是凌晨2点到早上10点,下班过后大家都去 睡觉了。他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就在下班之后另找了一个送外卖的活挣 钱。跟他一起干的小保安们看到他那么能吃苦,都很佩服他。在崔英杰的 启发下,好几个保安都开始下班去送外卖挣点辛苦钱。 但是,送外卖赚钱还是很少。崔英杰发现在中关村的核心地带海龙大 厦和科贸大厦附近,有一些蹬着三轮车卖烤肠和煎饼果子的小摊,生意非 常火爆,一天下来能够赚几十块钱。脑子灵活的崔英杰就打起了卖烤肠的 主意。很快,崔英杰买来一辆三轮车,又买来炉子,他的烤肠摊就支起来 了。听说崔英杰下班之后去卖烤肠,他的保安朋友们都去看。娱乐城的一 位主管得知后,常常当着其他保安夸奖崔英杰说,这小伙子不简单,一般 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在大街上卖东西,而且经常被城管追着跑,一 般人都拉不下这个脸。 当一个人还在饿肚子的时候,再谈面子问题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就 这样,每天上午10点下班后,崔英杰换掉保安服装,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去 进货,中午12点赶回中关村,然后开始串烤肠到下午2点,随便吃点饭后就 到下午4点了,这时候崔英杰骑着他的三轮车出来在海龙大厦和科贸大厦一 带摆摊卖烤肠,直到晚上10点左右收摊,吃点晚饭赶紧睡上2个小时再到娱 乐城上班。 虽然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但崔英杰 还是非常知足,因为这样就有了不错的收入。买三轮车和炉子等卖烤肠的 工具,崔英杰欠了同事1000多块钱的债,他要多卖点烤肠尽快还债。 ……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