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江淮八记(精)
ISBN: 9787539668437
有人告诉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升国旗、 奏国歌之后,紧接着的图景,其实就是中国宣纸的制作技 艺——纸棚舂打、捞纸、揭纸、晒纸,以及一幅中国画大 写意创作过程,向全世界直观展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特色 和韵味,相当震撼。 今年年初,在合肥偶遇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文军,很自然聊到这个话题。他极力邀请我去泾县看看 宣纸。 泾县位于安徽宣城市西部,有“中国宣纸之乡”美名 ,因泾水(今称青弋江)穿境而过得名,当吴越之交会,为 歙池之襟喉,处长山大谷间,山多地少。坐车游走在泾县 境内,一路山清水秀,蓝天白云之下的山峦和天空,总显 得特别高远。道路两边广告牌打出的,尽是“红星宣纸” “曹氏宣纸”“汪同和宣纸”“徽记宣纸”“玉泉宣纸” ……令人目不暇接,仿佛淹没在宣纸海洋里。 据泾县人介绍,宣纸产业是泾县主导产业之一,现有 宣纸企业十六家。其中有国有控股龙头企业,更多的是家 族式小作坊,全县年产宣纸八百吨。宣纸产业有从业人员 三万余人,很多都是世代以宣纸制造为业的。 宣纸本身是纸。为书写记事,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先 后尝试过十多种不同书写材料,从甲骨、金石、竹木等重 质硬性材料,到树叶、树皮、莎草等轻质脆性材料,逐渐 过渡到缣帛、羊皮板等轻质柔性材料。汉字“纸”的出现 ,始于西汉年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原先写作“□(特 殊字体)”,后来写作今天常用的“纸”字,以“丝”为 偏旁,表明是一种丝制品。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 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 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南朝宋时范晔所著 《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这段描述,算是把纸的来历讲清 楚了。 据说,东汉年间,曾有人专门生造一字“□(特殊字 体)”,从“氏”从“巾”,以区别于“纸”,表明不是 丝制品,而是采用植物纤维制成。会意之意更确切,可惜 后来未能代替。 作为惠及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 之后,纸开始成为用以书写、绘画、印刷、包装等的薄片 状植物纤维制品,通行至今。 蔡伦造纸之法,为锉、煮、捣、抄,奠定手工造纸基 本法则。从“蔡侯纸”,到有宣纸之名,再到现代所称真 正意义上的宣纸,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宣纸”一词,目前发现最早出现在晚唐张彦远所著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中,“江东地润无尘, 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法绘画的专用纸。宋代以后,宣纸因在各种纸张中耐 久性和抗虫性最好,特别是其润墨性和不变形,能够“墨 分五色”,即一笔落纸,焦、浓、淡、湿、枯跃然而显, 能充分展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无穷妙味,更受到宫廷内 外文人墨客竭力追捧,成为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