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自己

做人做事做自己
作者: 鸿图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做人做事做自己
ISBN: 97875064742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会低姿态是一种智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人在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或者 在求人办事之时,不能不低头退让的。这句话,可以说洞察世事人情,非 常有智慧。然而,仔细看这句话的后半句,我们会发现“不得不”一词里 隐含着太多的勉强和无奈,这是一种消极的、不情愿的低头,既然是勉强 和不情愿的,做起来就不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这种不满如果让对方看到 ,很可能会影响办事的效果。因而,我们把这句俗语改成“人在屋檐下, 一定要低头”,把“不得不”改成“一定要”,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 是要求力量不如对方的人要积极主动地低下头来,变消极为积极,变不情 愿为心甘情愿。 所谓的“屋檐”,通俗点说,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只要你人在这势 力范围之中,依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 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高的屋檐不多,以人类容易排斥“非我族 群”的天性来看,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说,进人别人的势 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地排斥和限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欺 压,除非你已经强大到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也不能保 证你一直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永远不用在别人“屋檐”下避避风雨。所 以,就有必要调整在人屋檐下的心态了,只要是在别人的屋檐下,就“一 定”要低下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头。 “一定要低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不致 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头抬得太高而把“矮檐”撞坏。要知道,不管 撞坏撞不坏,你总要受伤的,即使你的头是“铁”的,但老祖宗早就有“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会因为仰着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 这个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考虑要去哪里 ,要知道,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 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 人。 在历史上,各种斗争极其复杂,忍受暂时的屈辱,低头磨炼自己的意 志,寻找合适的机会,是一个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我国西汉 历史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如 果他不低头就把将自己置于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而奋起还击,闹出 人命吃官司不说,还很可能赔上一条小命。另一种“一定要低头”,属于 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 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 工作。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 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 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 任中央和地方官员,所到之处,李渊都有目的地交结当地的英雄豪杰,多 方树立威信,因而声望很高,使得许多人都来归附地。同时,大家都替他 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就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 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 ,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 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王氏就把这个 事情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此时已经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 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 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对此大肆张 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 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除掉了 ,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建立大唐帝国呢? “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当时的环境有和谐的关系, 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长远的路,更 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柔软,一种权衡变通 ,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檐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它可能会以很多不同的方式 出现,当你看到了“矮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 要低头”!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