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改变任何人(Ⅱ你能掌控任何人)

你能改变任何人(Ⅱ你能掌控任何人)
作者: (美)大卫·李柏曼|译者:杨琨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50
折扣购买: 你能改变任何人(Ⅱ你能掌控任何人)
ISBN: 9787802516724

作者简介

大卫·李柏曼,心理学博士,国际畅销书作者,广受欢迎的演说家和咨询顾问,人类行为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神经官能分析”短期治疗法创始人。 他研发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为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2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所运用。 他在美国200多个节目中曝光并且频繁做客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电台、今日秀和福克斯新闻等,受到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追捧,被誉为人类行为学领域“专家中的专家”。

内容简介

你能简单地告诉我“自尊”的准确含义吗? 我们经常谈及如自我心理、自尊、惧怕、尊重、 愤怒与形象这些词。但是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更重 要的是,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在 日常现实生活当中,这些词语如何改变了我们看待自 己的方式,以及如何影响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交流吧。 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欣赏一下人类思想的“幕后”景 象。 为了维持快乐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 的心理,一个人需要自我感觉良好。从字面上讲,这 意味着我们需要“爱自己”。这种自爱就叫作“自尊 ”。 如今很多人坚持认为,我们之所以需要自我感觉 良好只是为了获得一剂名为“自尊”的良药,就好比 我们从丹尼快餐店(注:美国快餐品牌)的菜单上选道 菜一样。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的确是莫大的幸事, 但是自尊是你生活方式的一件副产品,并不能直接取 得。只有通过自我尊重才能获得。这是为什么?简单 地说,如果你不尊重你自己,也就无法爱自己。 一个人如何获得自我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选择去做自己相信的“正确”事情时,我们便会感觉 良好,而当做了明知错误的事情后,我们会感到内疚 、尴尬和羞愧。这些情感把我们的自我尊重撕得粉碎 ,也吞噬了我们的自尊。 说的是挺好,但是这与解决争端与纠纷有什么关 系?我们只是在热身。因为这是每种人际纠纷类型的 基础。 要注意我们说“选择”去做正确的事。为了选择 ,你必须独立自主,也就是说,你必须能够自由行使 意愿,而不是被迫去做这些正确行为。这也就是为什 么如果被剥夺了自由,就会伤害到我们的自尊,因为 当我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我们无法完全使用选择的 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和自尊相互联系在一 起。这就是关键。我们将会明白,是独立性的缺乏产 生了火苗,点燃了你所遇见的所有矛盾,而且还掌握 着轻松化解的秘法。 但是让我们暂时先缓一步。当你做出人生中的决 定时,不管是什么决定,总是包含以下三种动机中的 一种或几种。 ·你能选择感觉良好的做法。 ·你能选择让你看起来良好的做法。 ·你能选择本质良好或正确的做法。 前两个动机会逐步瓦解我们的自尊,而第三个则 让我们对自己以及为人方式感觉良好。让我们来了解 这些是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会发生的吧。 如果你仅仅因为感觉良好而选择去做某些事情, 甚至是明知错误的事,这便夺走了你的自律能力。你 的行为被习惯和冲动所控制。举个例子,当你暴饮暴 食的时候,你的自我感觉不会太好,之后甚至感到内 疚和愤怒。或者如果你计划早起却很晚才睡觉,你可 能会对自己产生厌烦。当你做出一个违反自身内在真 正需求的决定时——在例子里指的是健康饮食和早起 ——你实际上成为了自身欲望的奴隶。所以,你既不 自由,也不独立。 接下来,如果你仅仅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良好而去 做某些事情,甚至明知是错事也去做,你就不是在为 自己生活,而只是为了形象。当你被这种动机驱使的 时候,你既不独立,也不自由。当我们被自我心理控 制的时候,就会去做那些反映出良好形象的事情,我 们会被金钱、权利、控制欲与虚荣这些常人眼中的庸 物给毁掉。你的选择不是基于良好本质而是为了让你 看起来良好。如果你活着只是为了支撑起一幅形象, 你就需要依靠别人来满足自我心理。这不是自由。 你必须做善事才会得到良好感觉 最后,当你选择了本质正确的做法时,便会自我 感觉良好。这是因为你必须要做善事才会得到良好感 觉,而不是通过感觉好或者看上去好的做法来获得。 只有当你能够自负其责地进行选择时,你才能把握自 己的生活,获得自我尊重。这样,你就获得了自由, 也会对自己的为人感觉良好。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 关于自尊、自我心理、独立性以及自我尊重之间盘根 错节的关系了。 可见,本质正确的行为滋养我们的心智。你获得 对自己的尊重,作为回馈,也得到了自尊。这就是自 我尊重和自律能力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当别人的行为夺走了你的控制力或力量,你就会 发怒。如果你的自尊心不强,那么可以确定地说,你 感觉不到控制力。如果有人过来直接夺走了最后残留 的一点独立性与力量,夺走了你的控制感的话,你将 会变得一无是处。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完这段话 ,那么请从头再读一次,因为这是一切人际纠纷的根 源。 在任意一种场合下,假如你明显感觉不到尊重, 或者别人夺走你的力量而使你丧失了对自我的尊重, 你就会被迫做出消极的回应。如果你有感觉到控制力 ,因此能获得自尊,也就不会对别人发怒了。我们认 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任何不利场合下,一个人的自 尊心越强,他就越不会发怒。 若我们不尊重自己,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爱自己, 因此我们从别人那里寻找爱来填补空缺。 我们所需要的这种爱被装在包裹里,名字叫尊重 。如果别人尊重我们,我们就能把这种尊重“转化” 为自爱,也就能够尊重我们自己。自尊与自我心理都 是自我尊重的支撑点。我们需要得到这些,不管来自 哪里。如果自身不能提供,那我们需要向他人索取。 自尊与自我心理互为正负,此消彼涨 我们心中的这部分从别人那里寻找到的自我尊重 ,被称为自我心理。自我心理是我们希望及需要展示 给外部世界看的形象。如果自尊较弱(说明充斥着自我 心理),当我们得到“良好”或是积极的反馈,便会自 我感觉良好,一旦没有的话,我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 处。 当别人粗莽无礼或令我们难堪,也就是行为不够 尊重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尊较弱,就会怀疑起自身价 值,并愤怒还击。这就是为什么自尊较弱的人非常敏 感,因为他对自己的看法随着留给别人的印象而起伏 不定。 要清楚,这只是我们的自我心理被冒犯而已,是 一个虚假的自我。我们的自尊越强,就越不会因为失 去别人的尊重而受到伤害。 一个人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感到 惧怕。这种惧怕源自一种事实,就是他对自己生活的 某些方面失去了控制力,例如他周围的环境、他对世 界的理解或者自身形象等等。愤怒是对这种惧怕产生 的冲动反应,接下来我们会把自己的愤怒倾泻在夺去 我们的力量或控制力的源头上,便引发了纠纷、不和 或分歧。 愤怒为什么是感情反应? 当我们没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尊重时,这伤害到我 们希望看到的自我形象,因此我们会发怒。它断绝了 我们的“粮食”来源,也就是滋润我们心灵的养分, 同时也削弱了我们的控制能力。失去控制力所引起的 感情反应就是惧怕。惧怕所引起的反应,也就是自我 心理试图对损失进行的补偿,就是愤怒。嫉妒、欲望 、猜忌,尤其是愤怒,一切负面感情的根源便是惧怕 。惧怕的根源则是脆弱的自尊。这就是为什么愤怒的 人缺乏自尊。这就是他们为什么爱争吵、固执己见、 心胸狭隘的原因。愤怒让我们感觉强大。它给了我们 幻觉,使我们觉得拥有控制力,能独立自主,但实际 上它却使我们失去控制力。 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