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
ISBN: 9787504778420
支茵,1983 年出生,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取得金融专业、数学专业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现就职于吉林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主讲期货与期权、计量经济学、金融英语等课程。在省级及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 3 篇,并主持过两项省级课题。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 科技包括科学和技术,虽然二者是不同的,但也互相关联。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系统,它的使命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客观真相,要解决“怎么回事”这一问题。它的目的是要发掘出新的东西,同时也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 技术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①技术的起源,它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中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知识;②技术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并为生产提供直接服务;③技术的组成,包含操作方法与技巧等相关软件,以及所需的原料、物料及设备等硬件。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依据,能够通过技术发展使科学得以进步;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和最终目的。科学发展只能通过技术发展实现,特别是对企业来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按照时间的逻辑,科技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创新。知识创新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获取新的基本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创新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是指研究和试验新产品(新技术),主体是企业。产业化创新是指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业化创新的主体同样是企业。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主导力量,技术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要为前提,对知识创新进行适用性和可行性培育,技术创新也是产业化创新的根本;知识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最终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 科技金融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是科技金融在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中所体现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金融的运行特性,又体现了科技的特性。这既是政府的主导,也是市场的内在动力,还体现了科技金融自然特性的诸多要素。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有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的持续发展。 二、科技金融的外延 科技金融的外延涉及层面较多,包含制度设计、工作体系、操作实施、技术创新链条、投融资链条等。 (1)制度设计层面。从中央延伸到地方,构成了三维立体结构。 (2)工作体系层面。由科技主管及金融监管部门,延伸到财税部门、国资部门及专利部门等,形成平面结构。 (3)操作实施层面。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多元交叉网络的构建。 (4)技术创新链条层面。从专注于突破技术难点,转向完善试验中间环节,着重于技术和工艺的成熟;从专注于已经获得的创新成果,延伸到创新成果的创新者,着重于提升创新成果的品质和效果;从侧重激发动员本地的创造性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扩大到引进创业团队,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从单纯专注于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延伸到建立技术创新的评价机制和交易环境,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完善技术创新链条。 (5)投融资链条层面。从单纯的以科技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到重视利用市场机制化的方式,利用政府资金、财税和国资政策等手段,提升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进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科研投资和金融系统建设,推进科学和技术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 简而言之,科技金融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外延最终都有赖于科学技术和金融体制、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