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9.90
折扣购买: 癌症传:众病之王(10周年纪念版平装见识丛书54)
ISBN: 9787521714319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肿瘤学家、血液学家、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 著有《癌症传:众病之王》《基因传:众生之源》《医学的真相》。其中《癌症传》荣获普利策奖,并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的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马向涛,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译有《癌症传》《基因传》《认识身体》《肿瘤临床试验》等专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北京市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马向涛博士是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肿瘤防治研究》与《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在《中华医学杂志》《癌症》《医学与哲学》等数十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目前致力于医学人文传播与健康知识科普。
作者注记 本书以传记形式演绎了癌症发展史。癌症是一种具有古老历史的疾病,曾令人们谈虎色变。随着时代变迁,癌症逐渐演化为一类形态各异的致命性疾病,由于它不仅在医学、科学与政治领域发挥着影响力,而且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人们经常把癌症定义为这个时代的瘟疫。将本书起名为“癌症传”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人类一直在试图了解这种永生化疾病的临床特征,渴望揭开癌症发病机制的神秘外衣。然而我的终极目标并不局限于这本传记:人类在未来能否治愈癌症?我们是否可以从人类肉体与社会中永久根除这类疾病? 癌症不是某种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疾病组成。我们之所以将其统称为“癌症”,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细胞异常生长。除了生物学共性之外,癌症在发展过程中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与政治烙印。 虽然本书不可能将所有癌症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是我会努力凝练4000年来抗癌战争的精华。 毫无疑问,完成这部传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其创作灵感源于我在医学院度过的平凡生活。2003 年夏季,我在完成住院医师培训以及研究生课题(肿瘤免疫方面)之后,开始在波士顿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与麻省总医院接受肿瘤内科学专科培训。起初,我只是为了投稿当年的学术期刊才撰写一些癌症治疗方面的文章。但是这个目标很快就成长为一次重要的探索之旅,它不仅让我领悟到自然科学与医学的神秘,还深入到文化、历史、文学以及政治等领域,让我在时空穿梭中重温癌症的前世与今生。 本书的核心故事将围绕两位重要人物展开。他们作为理想主义者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并且在孩提时都历经了美国战后的科技繁荣。为了帮助人类社会摆脱癌症带来的困扰,他们以近乎偏执的热情投入一场全国性的抗癌战争中。第一位人物是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他被后人誉为“现代化学疗法之父”。法伯在研究中偶然发现,某种来自维生素衍生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于是他开始期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治愈所有癌症的方法。第二位人物是来自曼哈顿的社会活动家玛丽·拉斯克(Mary Lasker),她具有传奇般的社交能力与政治能量,与法伯在抗癌战争中并肩奋斗了几十年。其实法伯与拉斯克只是人类在4000年的抗癌过程中凝聚了坚毅、想象力、创新与乐观品质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抗癌战争也是一部特殊的军事史,而这些无影无踪的对手随时随地潜伏在我们身旁。当然这类战争也具有以下共同之处:优胜劣汰、连绵不绝、毁誉参半、绝处逢生,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伤害、罪孽、遗忘以及死亡。最终,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癌症的本质,就像一位19世纪的外科医生在某本书的卷首插图处的留言:众病之王,恐怖之君。 免责声明:在自然科学与医学领域中,只有科学家与研究人员才可以评判某项发现是否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赋予发明人或者发现者相应权责。虽然本书涉及大量发现与发明的历史,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法律上确权的首要证据。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研究报告、期刊论文、回忆录以及访谈记录;此外,本书还从部分个人、图书馆、藏品、档案以及文件中汲取了海量信息,我将在本书结尾处对此一并致谢。 但是有一项致谢不能放在结尾表述。这本书不仅是探索往昔癌症历史的回顾之旅,更是我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的成长历程。如果没有那些患者多年以来的鼓励,我也不可能从临床培训的磨砺中收获良多。这些患者是本书创作最重要的知识源泉,我在写作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到他们的教导与启发。我将永远感谢他们。 伴随感谢而来的是我应尽的义务。由于本书涉及患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对保护这些患者的隐私与尊严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病情已经公之于众的病例(例如之前有过采访或文章报道),我将用真实姓名进行表述。如果病情尚未对外界公布,或者受访者要求保护隐私,那么我将会使用化名,并且故意混淆他们的身份,增加追踪他们的难度。当然,这些人物及其遭遇均源于现实生活。我恳请本书读者尊重他们的隐私并保持合理的距离。 医学人文领域经典畅销著作,10周年纪念版。 穆克吉医生历时六年写作,《基因传》译者马向涛医生多年翻译打磨,两位医学专家强强联合。 2011年获得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豆瓣评分9.1,超过10000+条评论,豆瓣医学热门。 《时代周刊》《纽约客》《经济学人》等数十家媒体推荐。 比尔·盖茨、韩启德、尹烨、马向涛、李治中(菠萝)、博世宁等,赞誉推荐! 文津奖推荐图书,本书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高超的叙事和专业知识、历史、现实融合。 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充满人文关怀。 非虚构写作的经典文本。 医学专业的推荐图书,更是写个普通读者的读物。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细胞不受控制的、畸形而疯狂的病理性生长和变异。它不停的复制,吞噬人的生命,从而达到永生的目的。癌症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一整族疾病的统称。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因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致癌理论,是癌症研究史上第yi个令人信服的、综合全面的致癌理论。细胞分裂,就会发生一定数目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引起某些细胞的癌变,癌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变异就可能引发癌症。 人类能战胜癌症吗? 目前来看,不能完全战胜。癌症不是由外部侵入,而是从生命内部的基因层面发起变异攻击。癌症医学干预的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基因组,这就意味着,人类很可能根本无法把癌症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 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癌症? 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医学手段和药物的诞生,使得癌症的死亡率稳步下降,如果未来我们能在人衰老之前阻止癌症带来的死亡,把癌症筛查等预防手段放在和癌症治疗同样重要的位置,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这或许是生命和癌症和谐共存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