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露天厨房
ISBN: 9787558426728
荆凡,湖南宁乡人,现居北京。文学硕士,师从著名诗人张枣。著有长篇小说《颜料坊的孩子》《遥远的彩虹班》等。作品曾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第三届京东文学奖五强,并获2018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浙江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
第一章 露天厨房 夏子家有两个厨房。 一个在她家住的那套 老公房里。沿着被时间啃 得缺牙少齿的水泥楼梯拾 级而上,转过三扇镂空水 泥花窗,就到了四楼夏子 的家。打开被斑斑锈迹侵 蚀的暗绿色防盗铁门,进 门右手边就是厨房。 这是一个只有四平方 米左右的小厨房,白色房 顶,绿色墙裙,一字形的 灶台。白色墙皮和天花板 因为天长日久已经变得有 点灰扑扑的,有的地方还 剥裂开来,露出一小块一 小块的水泥基底。,绿色 墙裙上也溅满了各种陈渍 ,像起了浓雾的青绿山水 。同样年代久远的灶台上 ,一块块老式白条砖紧紧 抓着水泥台面,有的甚至 陷进了水泥里,似乎是被 爱干净的妈妈长年累月擦 拭进去的。台面上的煤气 灶,还是多年前流行的独 立灶身配煤气罐的那种, 边边角角都已经生了锈。 像那个年代的很多老 公房一样,为了节约水管 ,房子里的厕所是要从厨 房进去的——灶台对面的 墙上开了一扇用磨砂玻璃 制作的厕所门。厕所的地 面比厨房高出五六厘米, 进出很不方便。赶上妈妈 炒菜的时候,家里人上厕 所还得先请妈妈让开,妈 妈抱怨了很多次。厨房最 里面,对着门的地方有一 扇带钢筋的蓝漆木框窄玻 璃窗。早两年,对面的高 楼还没盖起来,站在窗前 就可以看到西边的日落。 寒假暑假,无数个黄昏, 夏子和妹妹冬子就趴在厨 房的这扇小窗户前看爸爸 妈妈有没有下工回家,直 把日头看得一寸寸矮下去 。 不过,这样的厨房城 市里似乎有很多,实在没 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夏 子家的第二个厨房——离 夏子家两百米外一条巷子 里的露天厨房。 巷子三米多宽,大概 三十米长,由一栋居民楼 和一道围墙相拥而成,也 是另外一栋楼的出口。夏 子家的早点店就在这栋楼 的一层。这间早点店同样 年代久远——夏子的爷爷 奶奶去世前就经营着,后 来才由父母接管。店铺很 小,只有两米来宽,紧凑 地摆着服务了很多年的蒸 笼、炸锅和其他用具。每 天早上,这里都热气腾腾 的:蒸饺和包子像小女孩 的脸一样惹人爱,表面波 澜不惊的粥内心火热一团 ,油条在热油里舒展、翻 滚…… 在这早点店之外,就 是夏子家的露天厨房。 巷子原本是不可以做 厨房的,不过,它还是成 了一个厨房。两边一字排 开的十几张桌子是用来备 餐的,有新有旧,高高低 低的,颜色、样式也各不 相同:有的似乎是传了几 代人的,用得包了浆;有 的桌腿上还补着加固木条 ;有的曾经是电脑桌;还 有的上面不知道被哪个淘 气的孩子刻了字……在各 色桌子的旁边,立着一个 个煤炉。大部分炉身都旧 得有些生锈了,也有一两 个簇新的,大概刚添置不 久,还像个新来的插班生 一样,和周边的一切格格 不入。那炉里的煤球,一 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吐着红 舌头,没人用的时候下面 的阀门关上,只留一丝缝 ,上面坐着水壶。在离早 点店门最近的桌子边,放 着两个三层的铁架子:一 个底层摞着十来个汤锅和 十来个炒锅,中层放着两 摞砧板,大概有十几块, 最上面一层则摆满了调料 ;另一个上面放满了各种 高压锅、砂锅。架子旁边 地上的铁桶里,还放着一 排切菜的刀,刀的把手一 个个油光发亮…… 夏子和冬子都喜欢这 个露天厨房,一到周末或 者节假日,两个人就会手 拉着手赶过来。 姐妹俩复姓司马。姐 姐夏子今年十一岁,身材 瘦高,四肢纤细,一头乌 黑的头发总爱扎个高高的 马尾辫。她长得不算白皙 ,略长的脸上恰到好处地 安放着丹凤眼、弯月眉、 翘鼻头和月牙儿形薄嘴唇 。那略微上翘的嘴角,让 她看起来似乎总是带着笑 意,一副永远不会发愁的 样子。 P1-4 "1.《露天厨房》取材自真实故事,直面疾病、痛苦与死亡,描写温情、细腻,饱含哲思,歌颂了平凡市民十数年如一日的义举和普通民众对抗苦难的勇敢、积极的心态,也赞扬了医务人员的无私大爱。 2.作品结构独特,一段段故事看似很日常,但对孩子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其中特别打动人的是平民的情怀,而且作品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深度,这是儿童文学以往不太容易涉及到的。 3.作品用家庭的味道、都市的味道、时代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激发和滋养中国孩子良善的天性,对新时代少年儿童有很好的教育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