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普世文明

我们的普世文明
作者: (英)V. S. 奈保尔|译者:马维达 翟鹏霄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我们的普世文明
ISBN: 9787573500007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印度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8月11日,奈保尔于伦敦家中逝世。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游记杰作集萃

他是麦家、何伟、许知远、毕飞宇、唐诺、梁鸿、止庵推崇的纪实文学大师,以一己之力将非虚构抬高到诺奖级别,以尖锐观察和雄厚笔力影响一代代作家:没有奈保尔的作品,我们无法再想象这个世界。

诺奖作家化身一线记者,三十年跨越四大洲,以脚步丈量世界参差

此书是奈保尔的游记杰作集萃,收录他在三十年间跨越亚非拉美四大洲所写下的二十篇经典文章:印度选举乱局,非洲独裁王国,拉美革命现场,美国反智本质……诺奖得主化身一线记者,记录危机的细节,参透世事的本质,在世界的参差间勾勒出我们的普世文明。每一篇都是非虚构领域的杰作,每一篇都是更新世界观的开眼之旅。

从第三世界走到帝国中心,一本当下世界不平等的前传:想了解世界运行真相的人,必读奈保尔

民族狂热,右翼崛起,大国相争,战火重燃,为什么世界会变成今天这样?在世界的大门关上之前,在还能自由流动和表达的年代,奈保尔时而陷于第三世界边陲,时而现身帝国主义中心,精准铭刻战后世界的分裂和血泪,剖析不同国家政体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困境,早已写下今日世界不平等的前传。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读奈保尔。他直言不讳,直抵症结,对权力和虚假提出质疑,为当下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和狂热情绪提供了解药。

一本书总结毕生走过的路,诺奖得主教你如何观看和记录世界,献给所有以文学为志业的人

他从人口仅有五十万的小岛出发,心怀文学理想一步步攀爬。这本书便是奈保尔持续一生行走、思考和写作的集大成之作,他深情回望家乡,尖锐批判祖国,又抵达世界所有角落,和独裁者同坐,与受辱者交谈,以不同文明作为参考系,从不忠于任何意识形态,既敌视强权,也警惕弱者,只为书写眼中的真相。

《卫报》《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联合推荐,美亚4.6分口碑佳作

多家重要媒体联合撰文推荐,Amazon4.6分获读者超高口碑,被《纽约书评》前主编伊恩·布鲁玛、“百大思想家”潘卡吉·米什拉、女权作家薇薇安·戈尔尼克盛赞的非虚构伟大之作:没有奈保尔的作品,我无法再想象这个世界。

——

很难想象有哪位作家是比奈保尔更纯粹的流亡者,在他的内心容纳了那么多相互冲突的、正在湮灭的世界。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虽然消逝的辉煌与成就强烈地刺激着他,对欺骗与悲剧的敏锐洞察也让他痛苦万分——这些是他的背景与经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毫无怨尤、乐观向上的态度,保持着对人类奋斗与自我完善的充分信心。——潘卡吉·米什拉

很少有像奈保尔这样的天才作家会全身心投入到非虚构写作中。他为这个流派注入一种非凡的能力:从清醒的思想中创造艺术。他是一位以语言为敌人的作家:他鄙视美丽的文字,如同鄙视神秘主义。他认为,努力观察,以及更努力地思考,用蕞简单、蕞清晰的语言弄清你在想什么,你就会得到一个故事。没有奈保尔的作品,我无法再想象这个世界。——薇薇安·戈尔尼克,知名作家

奈保尔笔下的世界,全靠他的双眼和双耳。他嫌弃大而化之的概括,他听人们说话,不光是他们的观点,还有他们的语调,他们对词汇的精准选择,以及他们的闪烁其辞。他的双眼同时记录下一切,服装、姿态、表情、那些能让他精准白描的物理细节,就像一个鳞翅目学专家研究蝴蝶。然后他那警觉、从不感伤、对浪漫主义矫情充满怀疑的大脑会对这些细节观察进行过滤。没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真打算去巴基斯坦或是刚果的边远地区,只为倾听无名人物的故事。奈保尔做到了。这表现了一种伟大的谦虚,从蕞低微的印尼人、蕞平凡的巴基斯坦人、蕞穷苦的非洲人身上,他依然能够看到自己的痕迹。——伊恩·布鲁玛,《纽约书评》前主编,纽约巴德学院教授

奈保尔因直率的洞察力而广受赞誉,为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提供了解药。——《英联邦文学期刊》

在一个人人都渴望以黑白来呈现生活(非黑即白)的时代,V.S.奈保尔的复杂性提醒我们,以不确定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是更明智的做法。——《卫报》

只有奈保尔能做到,对那么多东西持否定态度的同时,又将它们阐明得一清二楚……他总是直言不讳,直抵症结——作品充满了无所顾忌的傲慢陈述和一针见血的深刻洞察。——《旧金山纪事报》

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