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无障碍阅读版)(精)/语文新课标必读

成语故事(无障碍阅读版)(精)/语文新课标必读
作者: 编者:金浩
出版社: 吉林教育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成语故事(无障碍阅读版)(精)/语文新课标必读
ISBN: 978755532766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爱鹤失众 春秋时期,卫懿公特别爱养鹤,鹤苑不断扩大, 甚至侵占了农田。卫懿公按照毛色、长相、个头大小 ,将鹤分成几等,派专职官员负责饲养。饲养的要求 很高:饲料又要新鲜又要好,池塘里养着柳叶鱼,花 园里养着灰蚱蜢等鹤爱吃的食物。官员们每天按时给 鹤“梳洗打扮”,保证每只鹤羽毛洁净。听说卫懿公 好鹤,远在北方的燕国特地送来几十只稀罕的灰鹤。 卫懿公要巡游全国,他下令说:“鹤是最美丽的鸟, 灰鹤尤其名贵。快替我准备几辆安装了大华盖的马车 ,配上最好的马,让灰鹤待在马车上陪我出巡,以显 示卫国的富有,让邻国知道卫国的国威有多威赫,连 名贵的灰鹤也有人送来!”就在卫懿公四处招摇、吹 嘘自家富有的当儿,邻近的狄人倾全国的兵力进犯卫 国来了!卫懿公知道来者不善,下令国内成年的男子 一律上前线打仗。“不是说鹤群能显示国威吗?让鹤 群披挂上阵好了。我们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力气作 战!”虽然人们当面不敢说,但是背后都在抱怨。卫 懿公亲自率领军队迎战狄人,可是士兵无心恋战,终 于在黄河边上吃了大败仗。卫懿公战死沙场,卫国也 被狄人灭亡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了成语“ 爱鹤失众”。 爱屋及乌 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挥霍无度,天下 百姓怨声载道。姬昌是西部诸侯国的首领,他决定顺 应民意,替天行道,推翻纣王的统治。只可惜,他还 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 王位,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聪明贤德,年轻有为。他借助军师姜尚( 姜太公)和两个弟弟周公姬旦、召公姬奭(shi)的 帮助,积极练兵,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攻打商朝 。双方在牧野大战的时候,周武王的军队越战越勇, 而商纣王的军队却毫无战斗力——将士们早就不愿为 丧尽天良的商纣王卖命了,他们放下武器,投奔到周 武王的那一边去了。周武王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就 攻克了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商丘)。纣王走投无 路,点火自焚。没了国王,商朝也就灭亡了。 商纣王死后,周武王并未感到轻松。要想尽快结 束战乱,安定天下,必须首先安顿好商纣王留下的军 队。他征询姜太公的意见。太公说:“我听别人说: ‘喜欢一个人,就会连同他屋顶上丑陋的乌鸦都喜欢 ;而憎恨一个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篱笆墙,也会深恶 痛绝。’所以,大王应该杀掉那些将士,斩草除根, 不留祸患,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稳住大局,统一天下 。"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见,就问召公。召公说 :“将士中有罪的就杀掉,没罪的就放掉,大王以为 如何?” 周武王还是觉得不满意。周公站出来说:“大王 取得了天下。应该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爱自己的 亲友部下,又要尊重其他人,这样才能让他人服气。 我看应该让商纣王的部下回家种地,和家人团聚。这 样能既消除了敌对势力,又能让他们各得其所,安居 乐业,大王觉得如何?” 周武王听后十分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安邦定国 的良策。周武王按周公的意见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断 强大了起来。 周武王虽未采纳姜太公的建议,但“爱屋及乌” 却成为千古流传的一句成语。 安步当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周。齐宣王仰 慕他的声名,便把他召进宫来。颜周随随便便地走进 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齐宣王正等待他拜见, 就停住脚步,不再前行。齐宣王见了很奇怪,就招呼 说:“颜斶,走过来!” 不料,颜周还是一动不动,招呼齐宣王说:“大 王,走过来!” 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 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 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这怎么行呢?” 颜周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他 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 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 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 不尊贵!”齐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斶神态自若地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 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 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 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 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 竟然连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 :“颜周,过来!颜周,过来!我们大王是拥有千乘 (一千辆战车)的国家的国君,东西南北谁敢不服? 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 和大王相比,你们士人太卑微了!” 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 ,诸侯有万个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 。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 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成败的关 键。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因不向地 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 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自己的小人 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 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夫人和子 女各个都衣着华丽。” 颜周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一旦经匠 人加工,就会被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 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 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而是他原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大王让我回 去,每天晚点吃饭,也会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 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大王 您,而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 颜躅说罢,向齐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而去了。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 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 ,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 们称他为“老子”。还有人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生 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 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 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 ,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淳朴, 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他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 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徙。 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 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 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 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 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