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乡村社会的变动
ISBN: 9787100216302
渠桂萍,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代表著作《华北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及其变动(1901—1949)》;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史学月刊》、《史林》、《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乡村研究》等发表论文3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多项。
近代中国城乡现代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之下的社会历史变迁。一百多年前,沿海城市在列强炮火的逼迫下被迫启动了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步伐,中国广大乡村社会也渐次被裹挟到现代化的大潮中。1901 年,清末“新政”愈加触发了中国政制系统与经济结构前所未有的变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向纵深推进。然而,与百年中国社会转型同步的却是城乡社会差距的逐步拉大。沧海桑田,几经坎坷,城市与乡村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命运迥异。现代都市的崛起从某种意义而言可谓“华丽转身”,呈现出的是一派表象的繁华:行人如织,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商业兴盛,现代工业出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广大乡村却是经济萧条,乡民离村,手工业破产,乡民贫而又贫,乡村文化凋敝。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不禁让人们思索其背后的原因。近代以来,在中西文明的交汇碰撞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被动性”与“畸形性”,城市现代工业步西方“后尘”,发展能力“先天不足”;与此同时,广大乡村负载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巨大资源成本,却难以分享到现代化的成果,自身的家当“残破不堪”,无以维持。城乡面貌殊为不同。 一部对中国现代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的变动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 1.本书打通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学科壁垒,将中国乡村社会置于近代化历史视野中考察,形成独特的观察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本书最终去向旨在于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的视角与借鉴,有一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