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4.00
折扣购买: 宦海沉浮录(大唐复兴名相宋璟)
ISBN: 9787516602478
宋璟故里河北省南和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常务副县长。 冯子章,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他先后创作戏曲剧本《包公卖铡》《雪域之恋》《千手观音》等30部,其中《曲线姻缘》《仙怨》等多部戏参加河北省第一至第八届戏剧节,多次荣获百花奖、振兴奖;《包公卖铡》进京演出后,被评为受欢迎的精品剧目。他创作电视剧剧本15部,其中《锦旗下的鬼城》《神花奇缘》等6部曾在省及中央电视台录播;发表长篇小说5部,其中3卷本《和平碑》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要力石,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出版社副社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著有《生命与爱的咏叹》、《四十回眸》、《跳出箱子外的思考——国外大企业创新思维》(译著)、《谋划出书》、《实用图书策划学》《出版策划》(与宫承波共同主编)、《红楼梦经典释义800题》、《与媒体共舞》(即出)。 主持策划了《范长江文集》、《高科技高思维》、《智慧风暴》、《汪国真新作选》等的媒体推荐活动,策划了《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中国国情读本》、《刘心武“红学”之疑》、《攻心:谈判智慧36计》,是“金蔷薇”名人丛书、国内第一套地铁书“地铁伴读丛书”和国内第一套大型全彩网络民意丛书“搜索系列丛书”的总策划。 分管过出版社的编印发和行政工作,多次组织出版社参加北京书展和京外大型书市,以及法兰克福书展、华盛顿书展、中国香港和澳门图书博览会等。有数十篇图书策划论文发表在《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广场》、《出版广角》、《出版人》、《出版参考》等报刊。 所著《实用图书策划学》出版后,被《出版人》杂志称为“要氏图书策划学”。该书已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必读书。清华大学图书选题策划高级培训班、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邀请作者讲授图书选题策划课程。
大唐初年,太行山东麓的邢州有一个南和县,物华天宝,人杰地 灵,人和而知礼,泉清而甘醇。发源于太行山深处的澧河,蜿蜒流至 县城南后,竟特意绕了一个大弯,才向东北奔流而去,从而使这里的 大堤绿树成荫,繁花盛开,百鸟翔鸣,成为南和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越过这道风景线向东不远处,一片苍黄的天底下,团团炊烟笼罩 着的那个古朴的村庄,因离县城八里,故名八里庄,后因宋璟贵,皇 上赐名宋台。村内的黄土街道平坦整洁,两旁的建筑,呈现着冀南平 原农村常见的用土坯或青砖垒就的房屋。街北面一片高地上,宋氏家 族那座蓝砖、琉璃瓦、五脊六兽、门楣上悬挂着“聚德凝瑞”的建筑 群落,格外灼眼。门前两侧,摆放着一对石狮子。右侧门首是一个 汉白玉的上马石,左侧门首悬挂的红绫绣球上,有两条长长的红纱飘 带。乌油大门两边是宋务本亲笔写的楹联: 一片丹心酬天下 两袖清风谢黎民 宋氏家族从广平迁居邢州南和县宋台村以后,虽说世代为官,但 人丁总是不旺,从栎阳令宋务本到卫州司户宋玄抚,一直四代单传。 令人欣慰的是,刚过二十岁的宋玄抚,便生了儿子宋璟。做梦也没想 到,当举家盼望着宋玄抚再为宋家多生几个儿女的时候,二十几岁的 宋玄抚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中午时分,沿街两旁,围坐在树荫下的三五成群、七八一伙的人 们,一手抓着窝窝头,一手端着粗糙的黑瓷碗,边吃饭,边高腔大嗓 地议论着: “听说了吗?宋家的少夫人要坐月子了。” “这不明摆着吗,宋府门口的红绣球早就告诉我们了。” “宋家祖坟的风水好,从广平搬过来,辈辈出官儿。” “就是,少夫人还没生,祖坟上又开始冒青烟了。” 众人正说话间,忽见身着便服的卫州司户宋玄抚骑着一匹枣红 马,从村口飞奔而来。他见乡邻们正在街道两旁的树荫下吃饭。连忙 翻身下马,满面堆笑地打着招呼:“老少爷们儿,吃饭哪?” 树荫下的男女老少纷纷站起身来,争先恐后地说:“宋大人回来 啦?” 宋玄抚向众人拱拱手说:“诸位父老请坐下吃,请坐下吃!” 一位老翁端着饭碗问:“玄抚,还在卫州当司户啊?” 宋玄抚笑着回答说:“才赴任没几年,动不了。老伯,身子骨还 硬朗吧?” 老翁说:“硬朗,硬朗,我这把老骨头越活越硬朗。” 宋玄抚问:“俺大娘的老寒腿现在怎么样了?” “好多了。”老翁说,“自从吃了你上次从卫州捎来的药,走路 不用拄拐棍啦。” “老伯,这次从卫州回来时,我又给大娘捎来一包药。”说话 问,宋玄抚从马背的褡裢中拿出一包药,递给老翁,“让大娘再吃几 天看看,或许能除去病根呢。” 老翁从宋玄抚手中接过药,感激涕零地说:“真是的,你在外边 的差事那么忙,心里还老是惦记着她。” 一个端着个小木碗吃饭的胖小子凑到宋玄抚面前,怯生生地叫 道:“宋叔叔……” 宋玄抚伸手抚摸着胖小子的脑袋,问道:“小礅子,几岁啦?” 小礅子说:“五岁啦。”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