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
作者: (法)克里斯蒂安·科若勒|译者:赵克非//谷一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
ISBN: 97875063579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堆放在自家供桌两侧的两小堆焚尸柴烧完以后,索恩将方砖地面上的 骨灰仔细收起,倒进前一天买来的两个小骨灰瓮里。他把骨灰瓮安放在供 桌脚下,附上一张纸条,要求在他死后把装着他遗骸的骨灰瓮和这两个骨 灰瓮一起送往寺庙。 他做了他该做的。 索恩的故事离奇,却体现了他那一代柬埔寨人的共同经历。他于1950 年出生在金边一个殷实人家。父亲是王国政府官员,供职于移民部。索恩 是这个幸福家庭里的第三个孩子,他有五个姐妹,两个兄弟。如今回想起 当年和母亲与兄弟姐妹们于黄昏时分在王宫附近的巴塞河畔西索瓦码头漫 步时的情景,他心中依然感到十分温馨。整个金边的人,音乐家,年轻军 人,欧洲侨民,都来到了这里,在和煦的空气中徜徉,周围是数不清的临 时搭起来的饭摊,还有熙熙攘攘的卖冷饮的。为什么只有这里的空气如此 温馨?索恩不得而知,但这个地方具有明显的魅力,是众人皆知,也是谁 都想来领略的。此处是“印度支那的巴黎”,一个和索恩的童年密不可分 的地方,每一念及,都会倍感亲切。 索恩的父亲是个很善良的人,醉心于传统舞蹈,常常带着他去欣赏王 家芭蕾舞团的演出。女舞蹈演员动作细腻,节奏徐缓,索恩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受到了这些东西的熏陶。舞蹈家们穿着紧身衣,服装和身段合成一体 。她们手舞足蹈,摹画着各种动作,配合着低沉的手鼓和抑扬的琴声,在 舞台上演绎出了种种故事,有魔鬼,有神仙,有爱,有恨,有神话,有人 事,相互纠合,难解难分。只要有可能,他们也会和法国朋友德尔波特一 家去看戏。 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德尔波特先生已经成了索恩父亲的挚友,两家人 常常一起去吴哥参观古迹。索恩非常喜欢比他小一岁的贝特朗·德尔波特 ,对贝特朗的姐姐马德莱娜则怀有一丝朦胧的爱意。最让他感到惬意的是 ,能有两个家庭的人见证他的与众不同。两家人常常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而 惊奇,有时也会因此而取笑他,也总在不停地交换着对世界的看法,观点 既彼此抵触,而又明显地接近。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 他们是平等的,而明显的平等中间又包容着一种奇特的差异,混合着一种 心有灵犀的默契,令人高兴。 1964年,索恩还不十分明白,他那个世界的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德 尔波特先生退了休,在一番撕心裂肺的告别之后,踏上行程,照当时的说 法,回归本土了。他带领全家回到图卢兹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有他的祖 居。几个孩子之间照事先约定的那样,每个礼拜都有书信来往,但索恩还 是感到空落落的,这种感觉十分强烈,难以忍受。六岁的小妹妹成了他最 喜欢的伙伴,照看小妹妹的时候,他才感到好受些。1966年6月,德尔波特 先生来了封信,建议让一个孩子到法国去度假。邀请信三个月内有效。索 恩被挑选上了。他战战兢兢,生平头一遭坐飞机,到巴黎时受到了德尔波 特先生和马德莱娜的欢迎。去图卢兹,他们乘的是火车,沿途景色令他十 分惊奇:一望无际的原野,连绵不断的山峦,宽阔的河流,像个万花筒, 在不停地变换。贝特朗到火车站接他们。见到贝特朗,索恩立刻觉得又回 到了从前。一切又都和从前一样了。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跑了二十多公 里的路程,来到一座小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德尔波特家就住在镇上一 座旧磨坊里。磨坊很大,虽然有点偏僻,但确实很舒适。 假期过去了,像做了一场梦。 9月初,索恩在树林子里和贝特朗一起采摘奇形怪状的蘑菇时,金边的 信来了。信写得含含糊糊,索恩的父亲只是问德尔波特先生是否可以考虑 让索恩在法国待上一年, “因为时局混乱”,待一年看看事情如何演变 。 第二天早晨,德尔波特先生带索恩出去散步,把信的内容告诉了他。 德尔波特先生对他说,他非常愿意把索恩留在家里,但自己不能替他作决 定。索恩同意留下。当然,一年不能和家人见面会很难受,但他愿意按照 父亲和德尔波特先生的意思办。他唯一担心的是上学问题,他觉得自己法 语说得不好,怕跟不上班。德尔波特先生把他揽在怀里,对他说: “你要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学年的事,正是你提高法文的好机会。 你的法文已经很好了,真的。” 索恩同意了,高兴之中略带忧伤。、经过两个礼拜的信件往来,确定 了他留在法国一年。他上了图卢兹的一所中学,和贝特朗同校。平静而勤 奋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很有规律,一周回他的新家一次,也会发现寄宿生 伙伴们的一些新鲜事,有时还比较复杂。索恩胆小,同学们都对他感到好 奇。他在同学中没交上一个朋友,却和一位学监很要好。学监是个学文学 的大学生,外号“学究”,常常借书给他,晚上熄灯前喜欢在宿合里和他 聊天。 很快,来自金边的就都是坏消息了。朗诺将军发动了政变。索恩的父 亲丢了工作。他的两个兄弟被分别送到香港和新加坡去上学。钱开始短缺 。索恩要求回国,去帮助家里。他遭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断然拒绝。他接到 父亲一封长信——信通常是寄给德尔波特先生的——命令他留在法国,靠 他们朋友的支持继续学业,等待回国。索恩有生以来第一次哭了。他觉得 泪水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是不能接受的。可耻的软弱化作了实在让人恶心 的苦涩液体。他下了决心,永不再哭。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