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清景明繁花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

气清景明繁花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气清景明繁花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
ISBN: 9787506389228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内容简介

清欢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喜欢,到现在 还能背诵: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 四*,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 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 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的嫩芽等等 ,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后面这 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 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 ,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 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 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 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引人 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到比提笼 遛鸟*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 起在喧闹的晚宴中*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 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 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 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 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 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这样 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 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 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 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 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 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 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 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 作连江点点萍”。 可是“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 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里,几乎没 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 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 经成为中国菜*大的特色,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 为菜上挤的沙拉酱比菜还多。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去啜 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 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 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 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 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 ,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 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 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 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 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 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 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 ,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 里的不是荷花了,是飘荡着的汽水罐子,池畔也无法 静静躺着,因为人比*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 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别说坐下来喝 口茶,如果运气*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还 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 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比一**困难了。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 山下,我常常坐着颠簸的公车去找她,两个人便沿着 上山的石阶,漫无目的地,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那时圆通寺山道石阶的两旁,杂乱地长着朱槿花, 我们一路走,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 底部的花露,其甜如蜜,而清香胜蜜,轻轻地含着一 朵花的滋味,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