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文摘版合订本. 第23辑

故事会文摘版合订本. 第23辑
作者: 《故事会》编辑部编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0.80
折扣购买: 故事会文摘版合订本. 第23辑
ISBN: 9787553523699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故事会》文摘版创刊于2014年,是故事会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作为一本非虚构性、故事体文摘杂志,《故事会》文摘版俨然已成为文摘杂志的“新科状元”。《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始终致力于扩大《故事会》文摘版杂志的影响力,为更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精彩的故事。

内容简介

当外国人对国人避之不及的时候,这一飞机的人却千方百计地要回国…… 我的海外自救之旅 翔哥口述 李牧谣撰文 一夜之间 我出国的时候(1月21号),武汉还没封城,新闻也没什么报道。在我的印象里,那只是个地区性的流感。 我先在捷克待了几天,然后去了意大利(1月27日)。一位奢侈品店员跟我说,佛罗伦萨附近的高速上发现了一辆武汉旅行团的大巴,车上有人发烧。于是报了警,结果整个高速都封路了。 那两天,每晚回到酒店,我都会看看CNN和BBC新闻(因为就这俩是英文频道了),看它们一会儿“弹劾川普”一会儿“武汉肺炎”。后来,武汉的篇幅越来越多,还有个BBC记者想闯金银潭医院,被武警拦了下来。 起初我很庆幸,觉得自己出来旅游躲过了疫情。结果事态急转直下,1月30号,意大利就出现在了CNN新闻上。两名武汉的游客在罗马确诊了,意大利海岸的歌诗达游轮上有一对香港夫妇疑似“新冠”,同乘的7000人都滞留在了游轮上。同天,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把“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几件事堆叠,意大利一夜之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停飞了所有往返中国的航班。 我到罗马才两天,还没怎么开始玩儿,就发现回不去了。 通话大使馆 停飞后,我立刻开始研究,如何从第三国中转回国。 不妙的是,世卫组织消息一出,很多国家都停飞了,英航是最早停的。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滞留在意大利的国人连夜赶去马德里、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希望从那里直飞中国,返程机票都炒到了三万六。结果他们到了那边,反馈说,航班也取消了。 我乘坐的国航给了我两个选择:退款和免费改签到五个月内的航班。 我问:“那这不是让我滞留三四个月么,签证过期了怎么办?” 他们说:“这个要问意大利的海关或者移民局。” 意大利人的英文听起来有点费劲,大概他们听我的英文也费劲。我们总是聊得驴头不对马嘴,于是我拨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电话。 电话终于拨通了。 大使馆问我是不是湖北籍,有没有感冒发烧的迹象。我说没有。我问他们会不会包机把滞留在意大利的国人统一接回去。他们说,正在联系,但可能优先湖北籍的,其他户籍建议自行离开,去第三国转机。我问,还有哪些国家可以中转。他们说,可以到机场咨询台问问。 走出餐厅的时候,路边的鸽子忽然成群地飞走了。 “要是我也会飞,就好了。”我想。 赶紧走 2月1号,是我滞留在意大利的第五天。 这两天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儿来?)” 我的标准答案是:“China, but relax, not from Wuhan.(来自中国,放心,但我不是武汉来的。)” 佛罗伦萨的LV门口站着一排戴口罩的店员,只有中国游客还在里面逛,已经很少能看见老外了。远看去,仿佛是中国人的“隔离房”。 微博上的滞留求助者越来越多,一位博主组建了“滞留意大利自救联盟小分队”微信群。 进群之后,我发现我的情况还算好的,群里很多人一句英文都不懂,他们真的完全不知道怎么办。群里有人说,川航本来想从罗马接回一批滞留的国人,机票也挺便宜,四千多,但是意大利官方态度很强硬,就是不让中国航班落地。另外,我们很快证实了:目前俄罗斯航空和阿联酋航空还能飞中国。大家都说,患难见真情,这俩是真兄弟。 我果断买了2月3号飞阿布扎比(阿联酋),2月6号从阿联酋飞北京的机票。 在去机场的公交上,一个白人老太太看见了我,然后突然用围巾捂住鼻子,冲下了车。车上另一位看报纸的男性,也瞥了我几眼。我看见他手上报纸的头版写着“远离中国人”。这两天,这类现象很常见,一些餐厅和酒店已经明确写着“不接待中国人”;我在意大利念书的朋友说,留学生群体遭受的歧视很严重;互助群里的还有一些朋友被酒店安排在了地下室。 出关的安检出人意料地松懈,我本来以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会更严格。他们给中国人单独开了一个安检通道,既不量体温,也不怎么查退税的单据。我在这种“优待”里接受到了一个特别明确的信息:你啥都不缺,赶紧走就好。 绕道阿联酋 从罗马到阿布扎比的飞机上,我右边坐着一位美国男人,气质斯文,没戴口罩。 他问我从哪儿来,我说中国。 交谈中,我得知他老婆是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一员,正在非洲处理类似的疾病。 “中国这次的病毒太聪明了,初期看不出来,后期才爆发传染给很多人。” “很多病毒口罩是防范不住的,更重要的是洗手。” “中国政府这次反应的比我想象得要好。” “希望你回国是正确的决定。” 这大概是我这些天,听到的最客观的言论和最平等的对话。 下飞机后,我看到阿联酋航空的通告:暂停了除北京以外,所有往返中国的航班。我心头一紧:我不会从滞留意大利,变成滞留中东了吧。 阿联酋对中国疫情敏感和警惕不亚于意大利。机场里全是戴口罩的人,清真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全部戴起了口罩。我们每坐一辆出租车,司机都会问:“你来自哪里?”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他们便立刻戴上口罩。 有一次我在阿布扎比地铁上,听见两个黑人在聊天。 “你没有口罩吗?” “没有。”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来自于中国的可怕的病毒?” 然后,其中一人给另一人递去一个口罩。 那位美国朋友说的“希望你回国是正确的选择”,我知道他其实想说“或许你留在欧洲更好”。到底哪种选择更好?安全与平等哪个更重要?逃离和归家哪个更明智?我想了一路。 2月6日,我的航班如约起飞了,这架航班里全是中国人。空姐不太情愿地服务我们,头顶上方的呼叫铃按了几次,都没有人来。当外国人对国人避之不及的时候,这一飞机的人却千方百计地要回国。 飞机落地北京的时候,机上发出一阵轻微的欢呼,我也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我想,那些两难题,我们都找到答案了。 喜鹊妈 刘心武 陈老太太原来一天里做两桩大事,近来只剩一桩大事,另一桩,缩减为一周一次了。 先说如今每天还必须做的那桩大事。一年前,陈老太太去开窗透气,看到有麻雀在空调室外机上觅食,就取来面包,丢些面包屑,结果不但麻雀开心,还有些别的鸟儿也飞落过来抢食。这些鸟儿本来就不怎么怕人,陈老太太连续开窗喂食以后,有的鸟儿成了常客,就更是落落大方。自从有回她搓了些鸡蛋黄去喂以后,有的那雀儿对她扔下的小米,就大有不稀罕的表现,叽叽喳喳地仿佛在催她“给点更好吃的”。她发现体形大点的鸟儿,主要是黑白花喜鹊和灰喜鹊,需要喂大粒些的食物,就煮玉米,掰玉米粒撒下去,又煮红薯搓成跟玉米粒等大的小球去喂。渐渐地,每天除了偶然参与进来的过路鸟,许多鸟儿成了陈老太太的常客。 一天,有一只大喜鹊带着三只小喜鹊飞来。那三只小喜鹊显然是刚学会飞翔,尾巴还没长足,鸟喙颜色淡而且单薄,勉强跟着大喜鹊落到了空调室外机顶的垫子上,自己还不习惯啄食,仰着脖子张开粉洞般的嘴巴等大喜鹊去喂;那大喜鹊想必是妈妈,耐心地把食物衔起喂到孩子嘴里。陈老太太对那几只小喜鹊甚为怜惜,后来就专门为它们准备了用玉米糊、蛋黄和肉泥糅合成的小丸子,一旦喜鹊妈带了孩子过来,就拿出来让它们专享。当然,也难免有别的鸟儿眼尖嘴快,一口抢去的,陈老太太见了就呵斥:“抢什么!你们吃这个,就不怕得痛风!” 陈老太太生活非常有规律,但偶尔也会小小地乱套。那晚是老伴仙去三周年的忌日,虽说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伤感必须达观,究竟还是禁不住往事烟云氤氲心头,夜里没睡好,早上起迟了。待她睁开眼,就觉得耳边十分聒噪,起来朝窗外一望,对面楼上,正对自己的那个楼层分界檐上,密密匝匝地站满了鸟儿,都在朝自己住室这边鸣叫。她不得不先放弃洗漱,从冰箱里取出贮备的鸟粮,打开客厅窗户,往那喂食台上布食,鸟儿们就蓬勃地展翅冲上来抢食。 陈老太太原来也是每天必做,而现在减缩为一周一次的事情,则是为孙女儿小莺煲靓汤。小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陈老太太有一册专讲煲汤的书,已经翻得蜷曲油渍了,却还奉为经典,根据节气,变换着照那书上指示煲汤来保养她的宝贝孙女儿。今年小莺考上了大学,住校攻读,周末才回奶奶这里。于小莺来说,摆脱了奶奶每天催喝靓汤的溺爱,乃是一件舒心之事,可是对于陈老太太来说,每当与外派中亚的小莺父母通电话时,她总要频频哀叹:“你们在那里搞工程,没靓汤喝也倒罢了,可怜小莺还在发育期,那食堂伙食我试过一次就难受了三天,她现在一周才能喝我一次汤,长此以往,可怎么得了啊!” 这个周六晚上小莺没回来,直到周日上午奶奶喂鸟的时候才回来。陈老太太听见小莺动静本应立即回身,把头晚的一腔埋怨和奉献靓汤的满心欢喜倾泻出来,可是,那室外机顶上的一幕,却使她惊诧莫名,愣住了。她认出了那只喜鹊妈,前些天她就发现跟随喜鹊妈的小喜鹊少了两只,现在跟着来的一只,身量尽管小,尾巴却已经长长的了,喙也颜色深了厚实了,可是,这只小喜鹊挤在喜鹊妈身边,还是张大嘴巴,希望喜鹊妈把上好的食物喂到它嘴里;喜鹊妈呢,却不但不衔食喂它,还生气地啄它的脖颈,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拼命地把那小喜鹊往平台边上挤,一直把那小喜鹊挤得掉了出去,最后只能勉强展翅朝远处飞去…… 陈老太太感觉小莺搂住了她一边肩膀,显然孙女儿也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她听见小莺柔声地跟她建议:“奶奶,您换两桩事做吧。这样喂雀儿,它们渐渐都不会自己去捉虫儿了。我喝了您十几年的靓汤,足够了,您也该放手让我自己去生存了,就像这喜鹊妈对待它的孩子一样……” 《故事会文摘版合订本.第23辑》是由《故事会》文摘版杂志中的文章汇总而来,这类文章有趣、有料、有观点,谈古、说今、讲故事,青春励志,温暖感人,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欢迎,对于青年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材的积累,以及人生观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都起到极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