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文献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香港问题始末(精)
ISBN: 7507303756
李后,1923年生,山东诸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干事,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地方版主编。建国后,历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编辑主任,《人众日报》编委,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组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为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离休。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中国银行认为,目前香港资金 有出也有进,并未出现资金大量外逃的情况。中央领 导人在听了汇报之后,接着对这次撒切尔夫人来访的 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央领导人再次肯定了1997年必须 收回香港的决策,并指出,要准备15年当中香港会发 生波动,出乱子。我们向香港出口的50亿美元,准备 减少一半或1/3,还要准备英国丢一个大包袱给我们 :500万人要我们养活;公共事业建设的债务要我们 偿还;英资银行和财团可能捣鬼……我们要根据会出 乱子这种可能性来安排一切。不仅对撒切尔夫人,而 且对港澳各界人士要说清楚,香港一定要收回;同时 ,保护他们的利益,使他们不要抱其他幻想。一切文 章都要在收回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个大框子里面 作。这次同撒切尔夫人会谈,就是将原则定下来,希 望英国同我们合作。要说明,如果这中间发生大的风 波,我们对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时间,不得不被迫作出 新的考虑。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邓小平最后说。这 是中国方面在撒切尔夫人来华前举行的有关香港问题 的最后一次高层决策会议。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 。随行的有英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港督尤德 (Edward Youde)等。9月23、24日,中国领导人同 撒切尔夫人进行了会谈。双方除就当前国际形势交换 意见外,着重讨论了香港问题。24日上午的会谈是关 键性的一场。一方是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 另一方是被毛泽东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会见 时,双方阐明了各自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撤 切尔夫人表达的英方的观点是: 香港的繁荣有赖于信心,而信心除有赖于中英双 方的良好关系外,还有赖于稳定的货币以及目前香港 所实行的金融和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和经济制 度等,而这一切又有赖于英国的管理。如果现在对英 国的管理实行或宣布重大改变,对香港信心所产生的 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将导致大批资金外流,金融中心 崩溃,多年来所建立起来的东西将毁于一旦。 在香港投资的除英国外,还有美国、日本、澳大 利亚以至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财团。如果香港前景不 明朗,要他们像过去一样再在那里投资,他们会觉得 太冒风险。只有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理香港,才能使 他们放心,继续增加投资,香港的繁荣也才能继续保 持。一个繁荣的香港是对中国有很大好处的。 P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