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作者: (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译者:梅念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8.90
折扣购买: 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ISBN: 9787506020794

作者简介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中国人民亲密的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第一个跟随八路军采访的外国女记者。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早年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 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 史沫特莱于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这期间,她组织医疗活动,动员并组织了白求恩、柯棣华等外国医生来华支援中国抗战。她写下《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多部专著,还为德国、美国、英国等媒体撰写了大量报道,当时就与埃德加?斯诺一道,被公认为是报道中国革命的两名杰出的美国新闻记者。 1941年回国后,在艰苦生活条件和残酷政治迫害下,费事数载,倾注全部心血写下《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 1950年逝世,朱德同志为她题写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我们隔着一张小桌相对而坐,烛光照着朱将军 多皱的面庞,他的两眼闪烁着光辉;他似乎在好奇 地思忖,我会对他的一生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就从头开始吧,”我说。 他开始了。在相当于新历1886年12月12日的农 历那一大,他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附近,比被清朝和 其外国同盟者镇压下去的太平起义迟了22年。他说 出的生日原是农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报纸说那 是11月30日;还有一位开始给他写传的中国作家— —后来半途而废了——推算为12月18日。也许朱德 将军自己也不能肯定出生的正确日期;但无论如何 ,他是出生了,这一点用不着怀疑。 他说,虽然儿时有正式的名字,生下来的小名 却是“小狗”,因为男孩子都要以动物为名,来欺 骗那些埋伏下来专门捉拿男孩子的鬼怪。女孩子则 是如此微不足道,以致连鬼怪都懒得骚扰她们。 “在你最初记事的时候,记得些什么呢?”我 问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朱将军答道。 “就请你说说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吧,”我催促 着。 他垂下头,沉默了一阵,凝视着合拢来的双手 ,然后才若断若续地讲起来——他讲到光、色、声 音、高山和森林、“像我巴掌大小”的芬芳的野花 、“香飘千里”的鲜花,讲到阳光、一条湍急的小 河、一首摇篮曲。 他的母亲唱着这首摇篮曲,而且为了哄他高兴 ,一边唱一边用眉毛作表情: 月如眉, 月如弓。 月如眉, 月如镰。 不似眉头常皱。 这首摇篮曲,对于他来说,既有快乐,也有痛 苦。母亲对他唱时,带来了快乐,后来,在对弟弟 唱时,便又给他带来了痛苦。这原是自己的歌曲啊 ,他这样想。 在他的记忆里,襁褓及孩提时期,不知道什么 叫做爱,几乎是“野着”长大的,除了吃、穿、住 以外,事事都要靠自己。他知道母亲很爱他,在记 忆中,她从未责骂过他一句。可是,她为家事忙得 不可开交,顶多能抽空照顾照顾正在吃奶的婴儿。 而且,吃奶的孩子始终没有断过。 “我爱母亲,但我怕父亲,”朱德从容而自然 地讲着。“我实在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凶。” 刚刚能够手持汤匙的时候,便自己吃饭了,慢 慢又用起粗糙的筷箸。受了伤只有自啜自泣,或是 根本不哭,因为谁也没有工夫来哄慰。天气暖的时 候,他光着身子四处乱跑。到了冬天。便穿上薄薄 一层棉袄和棉裤。裤子是开裆裤,以便他在必要时 本书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并列为西方人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 朱德同志亲述长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