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包法利夫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作者: (法)福楼拜|译者:钱治安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包法利夫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ISBN: 9787570202669

作者简介

福楼拜(1821.12.12—1880.5.8),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1821生于卢昂一个**外科医生家庭。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等,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1 我们正在上自习,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个没穿 校服的新生,还有个校工端着张大课桌。打瞌睡的同 学惊醒过来,大家起立,像是正用功被打断了似的。 校长做手势要我们坐下,然后,转身对学监小声 说: “罗歇先生,交给您个学生,先上五年级吧。功 课、*行都好的话,再转到高年级,按年龄他该上高 年级了。” 新生在门后墙角,我们几乎看不见。他是个乡下 孩子,十五岁左右,个子比我们谁都高。头发沿额剪 齐,很像乡村教堂里的唱诗童,样子懂事却很局促。 肩膀不算宽,可是那件黑扣绿呢外套,抬肩处紧巴巴 的,人不太自在;袖口开衩的部位,露出裸惯发红的 手腕。浅黄色的长裤用背带吊得高高的,穿蓝袜子的 小腿露了出来。脚上穿一双结实的皮鞋,擦得不亮, 钉了好些钉子。 大家开始背书。他竖起耳朵听,专心得像在教堂 听布道,不敢把腿架起来,也不敢把胳膊往桌上支。 到两点钟,下课钟响了,学监不得不提醒他一声,让 他加入我们的队列。 我们进教室有个习惯,就是把帽子往里扔到地上 ,好腾出手来;而且非得一进门就扔,从凳子底下飞 过,还要碰着墙根,扬起一片尘土。这才叫派头。 但这新生,不知是没留意这种做法,还是不敢照 着做,祈祷已经完了,还把帽子放在并拢的膝上。那 是顶不伦不类的帽子,有点像毛皮帽、有点像骑兵帽 ,又有点像圆筒帽、獭皮帽、棉布帽,反正是件寒碜 玩意儿,说不出的难看,活像一张表情让人看不透的 傻瓜脸。帽子是椭圆形的,里面有撑条撑着;帽口有 三道滚边,往上是交错拼接的菱形丝绒和兔皮,中间 用红道隔开;再往上是口袋似的帽筒,以及硬纸板衬 里的多角帽顶;顶上绣着图案复杂的饰带,从帽顶垂 下一根细长细长的带子,下端吊着个金线编的小十字 架作坠子。帽子倒是崭新的,帽檐闪闪发光。 “请站起来,”老师说。 他站起来,帽子掉了。全班笑开了。 他俯身去捡帽子。邻座的同学用胳膊肘一捅,帽 子又掉了下去,他又捡了一回。 “别管你那顶战盔了吧,”老师说,他是个很风 趣的人。 同学们哄堂大笑,弄得这可怜的孩子狼狈不堪, 不知道应该把帽子拿在手上好,撂在地上好,还是戴 在头上好。他重新坐下,把帽子放在膝上。 “站起来,”老师又说,“把你的名字告诉我。 ” 新生叽里咕噜,说了个听不清楚的名字。 “再说一遍!” 照样叽里咕噜又说了一遍,淹没在全班的喧哗声 里。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也昭示着某些东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