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香

青青草香
作者: 曹少华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青青草香
ISBN: 9787540766771

作者简介

曹少华,1962年生,江苏金坛人。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长期任教高中化学,现从事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公开出版了《新课程透视》等化学专著,在《化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教学、科研之余,爱好文学和曲艺。

内容简介

小心地捏住桑果果的果柄,递到嘴边的时候你就 可以闻到她那特有的香味。那种香既不同于草莓,也 不同于菠萝,是一种带着甜味的奇香,好像跟哪一种 奶糖的香味差不多,特别的清爽,也特别的诱人。把 桑果果送进嘴里,只要用门牙轻轻咬断果柄,嘴巴稍 微一抿,桑果果的甜津就会从嘴里一直流淌到心里。 桑果果好吃,但也难得。因为那个年代,有一个 震天响的口号叫做“以粮为纲”,农村的主业是种粮 ——确保稳产高产,以免几万万人挨饿。而种桑养蚕 、养鸡养鱼等等都是属于“副业”,不被看重。生产 队里上好的田块都种上了稻麦,因而只能在河边、荒 坡等“边角落”上附带着种些黄豆、油菜、芝麻、桑 树之类的“经济作物”,所以桑树还是比较少的。但 那时候村上的孩子却很多(计划生育还不到位),所 以那田里的桑果果大多等不到黑透就被孩子们抢着摘 下吃了,尽管那些抢吃的孩子个个被酸得龇牙咧嘴的 ,但大家心里还是乐呵呵的,毕竟有东西可以解馋了 。因而那些可怜的孩子总是要被大人们讥笑成“烩沼 虾等不到红唉!” 吃桑果果的时节,气温还不是太高,水还很凉, 下不了河,孩子们的活动只能局限于陆地。于是,进 桑园吃桑果果便成了孩子们闲暇时最大的乐趣。运气 好的时候,在桑园里转上一圈,就可以采到一大捧桑 果果。这时,我们便会摘几片大桑叶包住桑果果,然 后坐到那草茸茸的田埂上,沐浴着阳光和清风,一边 说笑一边大口地吞吃。那种“饱尝”的幸福感堪比当 上了童话国里的帝王,欢声笑语传得很远很远…… 当然,因吃桑果果而带来的窘迫也不少。嘴巴变 黑、牙齿发紫其实倒也没什么,但一不小心吃了带毒 的桑果果,嘴巴就会肿得老大,好几天都消不掉,没 医没药,只能苦笑着面对那不三不四的冷嘲热讽。 其实,桑果果本身是无毒的,而且桑树也是不能 施农药的,因为那娇惯的蚕宝宝绝对碰不得半点农药 。那桑果果上的毒素概由蚂蚁、毒虫们啃咬后所致。 这些孩子们的“天敌”尽管被狠狠诅咒,但它们依然 十分健壮并猖獗地与孩子们争食美味。自然竞争,顺 乎天法,奈何不得! 桑果果除了可以吃,还有什么效用,我们不得而 知。但有一次我们的确用桑果果治好了同伴的病。 那是读小学的时候,也在一个吃桑果果的季节。 有一天吃完午饭,小荣的奶奶来找我,说小荣病了, 让我带个口信向老师请假。我照办了。放晚学后小伙 伴们去看了一趟小荣,见小荣躺在床上,没力气说话 。他奶奶说已经叫大队的“赤脚医生”打过针了,还 吃了两颗药片,等等就会好的。我们听后便放心地去 割草、采桑枣吃了,谁也没太在意。那个年代,小孩 子头疼脑热,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顶多弄两颗药片吃 吃就挺过去了,身体素质挺过硬的! 吃过晚饭,天也黑了,小伙伴又像往常一样聚到 了一起。大家说起了小荣,便又结队去看他。 昏黄的灯光下,只见小荣的额头上敷着一块湿毛 巾,呼出的气依然滚烫,吃不下东西,说话依然无力 。他妈妈也急了,用生姜和红糖煮的汤喂给他喝。他 奶奶则在一旁叹气咂嘴、打转转。气氛有点凝重。 小伙伴们一时也都没了主意,围在一起,大眼望 小眼,失去了往日的神气。突然,一个小伙伴说:“ 弄点桑果果来给他吃吃,恐怕有用的!”大家一时恍 然,兴奋得拍手雀跃,但一会儿又消沉了下去——下 午采的桑果果都吃完了,现在天已经黑了,到哪里弄 到桑果果呢?“去大桑园的东北角去采吧!”不知是 谁又嘀咕了一句。这倒提醒了大伙,那里肯定有桑果 果。因为那东北角上有大片坟场,平日里孩子们是不 敢去的。小伙伴们相互望了望,那眼神里似乎都蕴着 怯意,但大家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壮着胆子去了。 我们几个人穿上套鞋(怕蛇!那时候地里的蛇很 多,走夜路时总是提心吊胆的),拿着我家那把三节 头手电筒出发了。我家的那条大黄狗也特别起劲,在 小伙伴的身前身后摇头摆尾,窜来窜去,大家的胆子 也陡然大了许多。(P8-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