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1902—1919)(修订本)
ISBN: 9787573206480
张福海 哲学硕士,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戏剧史》《海派京剧简史》《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超验世界的戏剧图景》《戏剧为上演而设》;任《辞海》(戏曲部分)、《美学大辞典》(戏曲部分)。《大辞海》(戏曲电影卷)主要撰稿人;戏剧作品有昆剧剧本《南柯梦记》、话剧剧本《1945年以后……》。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黑龙江卷)”首席专家。
把戏剧的社会作用漫无边际地夸大,这种言过其实的现象,必然是违背戏剧的艺术规律所使然。事实也是如此。戏剧改良家们由于是从“经世致用”的实用功利的戏剧改良目的论来观照戏剧的,所以,戏剧的改良工作往往不能遵循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行事。理论上对戏剧社会功能的高度夸张,造成了戏剧实践上为人所诟的弊病,如把戏剧舞台当成人物(政治家)演说的讲坛,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多是某种思想的符号,谈不到艺术上的创造,剧作也多与时潮相浮沉,情节简单,主题直白,说教浓重,剧中虽然常常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激情,并且常会因此造成一时的轰动效应,可是一旦时过境迁,便烟消云散。当年吴梅(癯庵)在《复金一书》中,就指出过这种现象。他批评说:“近来填词家多率尔之作,而于音律、科白、打诨、南北,毫无所知,贸贸然操觚应世,真笑死人也”。然后,他就《江苏》杂志上发表的剧作为例,评论说:“近阅江苏《革命军》《新中国》两种,可笑之至。邹慰丹上台至下场,动也不动,耍也不耍,张着口,一口气唱到下场,仅叹了数口气完结了。排场之不讲究,如此其极。《新中国》亦然,令人忍俊不禁。”这个现象不仅是江苏一家,也不仅是邹慰丹一角色,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今日去检索那时的剧作,甚少有佳作流传至今。 由于这样的原因,造成了戏剧改良中戏剧本体的缺失,这个问题便成为一个长久悬置的问题。人们往往从当时戏剧改良的特定历史情境出发,对戏剧改良的严重不足给予充分的、历史的谅解,并多从其历史功绩对它作出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恰恰是许多的肯定,使人忽视了对它祸及后世的认识。所以,对戏剧改良的研究,同时就是我们对它存在的问题的再认识。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1902-1919)(修订本)》,初版豆瓣评分7.9,戏剧理论研究者、话剧戏曲爱好者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