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绿萼集
ISBN: 9787550811485
喻荣瑞(1924——2013),男,1924年6月生,浙江嵊州人,1949年6月参军。1949年6月至1949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学习,此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任文职,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参加解放重庆等战役。1951年3月至1954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供给部和三十一师任文职,曾经参与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1955年2月复员,先后在浙江嵊县越剧团和新昌调腔剧团任舞美设计工作。1972年调至新昌制药厂,从事工会工作,1985年离休。2013年10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89岁。 先生自幼家贫,辍学于初中。尝入中药铺为学徒。参军入伍以后历任文职,文化大进。复员以后,于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先生性情沉静颖悟,离休后更是心无旁骛,潜心于书画诗词之创作,遂成《绿萼集》一卷,以寄情托志。
翌日上午,数学考试草草做好,第一个交了卷, 随即出了教室。仰脸一望,日 色偏中,已到半上午。跑到街上吃了一碗点心,回到 寝室,把衣服捆扎在被铺里, 放在床上,一切日用品都装入网线袋,随身只带一个 挎包。这时,燕燕走进来说: “淑君姐,你真的要走?”“不走还等什么?”她背 上挎包,燕燕心事重重地送她出门。 她大踏步地向白鹤镇方向走去。 火热的骄阳散发出炽烈的光芒,碇石路上的小石 子也产生热量,路右地里的玉 蜀黍搭拉着脑袋,长长的叶子无力地倒下来,左边坂 田龟裂,禾稻垂头丧气。淑君 虽然穿着单衫,汗水不停地渗出额头,背脊和前胸已 被汗水湿透。她取出手帕不断 揩拭,后悔出来时未带凉伞,虽然气喘吁吁,双脚从 不停步,因为到家有90里路。 刚走到蜈蚣岭口,回头一望天边,只见西北角乌云似 墨,层层叠叠地向当空的烈日 推来,这是暴风雨到来的先兆。想起附近没有村庄, 只有山腰有个泗洲堂(路廊) 可以避雨。她加快脚步,向山上跑去。乌云来得异常 迅速,顷刻遮没太阳,布满天空, “轰隆隆”,震耳的雷声在头上响起,接着,豆大的 雨点向她身上打来。她赶到路廊, 跳上石阶,衣服已打得半湿。顿时,飘泼的大雨从天 上倾泻下来。她站在廊檐下, 怔怔地望着。大雨夹着狂风,斜织成一片密密的雨网 ,把对面的山峦、树木全都遮 没了,屋檐下挂着一道道水柱,“啪啪”地落在石阶 下,汇成一股小涧,向路下流去。 无情的狂飙,从廊壁的大窗口灌进来,袭击她的身体 ,她打了一个寒噤。刚才跑上 山来,身上有股热量,这时,身上的热量全被狂风带 走,有些发冷。回头打量廊屋, 三面墙壁都用蛮石砌成,中间凹进方方的石孔,里面 坐着土地公、土地婆。雕刻手 法拙劣,嘴眼鼻头模糊不清。像前砌着蛮石拜坛,一 只泥香炉、搁在拜坛长石上。 突然,头上凉丝丝的,伸手一摸,湿漉漉,仰起头, 只见屋预有一块仰瓦,已经碎裂, 雨水却从裂缝处渗了出来,汇合成水珠,“嗒——嗒 ——”地滴了下来。她退了一 步,此时,觉得肚中有些饥饿,一摸挎包,啊!没带 干粮,多么愚蠢!跑这么远的 路,为什么在街上不买点心带上?想起两年前暑假, 长工带自己回家时在这里休息, 他从布袋里取出一个粗纸包说:“这是你妈叫我替你 买的,你吃吧!”淑君打开一看, 是包蛋糕,就吃了起来。长工又从袋里摸出干硬的番 薯干,啃着吃,淑君心里不忍, 把纸包向他一递说:“你吃这个。”他推辞说:“是 你妈买给你吃,我不吃。”淑君看 着他古铜色的脸孔,多么好的长工,忠厚诚实。她吃 了几块,就把纸包递给他说:“我 吃饱了,你吃吧!如果妈问起来,就说是我吃完的。 ”长工这才拿去吃掉。 岗上奔腾直泻的瀑布声,对山树枝摇曳的松涛声 ,峡谷冲撞乱石的急流声,汇 合在一起,如虎啸狼嚎,吓得淑君心头发怵。她退坐 在拜石上,绻缩成一团,她想 起了家……! 淑君祖居是在离县城70里的茅埠村,说起这个村 名,相传有这么个故事。离村 两里路有座尼庵,庵后山嘴露出巨石,圆而且平,象 个猫头。一个看牛小孩把牛放 在山边吃草,自己坐在碇石小路边玩,看见隔溪半山 上有个人身穿长衫,在那里走 来走去,他认识这个人会看风水,常在村里走动。于 是他大声地喊:“范先生,你在 那里干什么呀?”长衫人也大声回答:“看风水。” “风水好不好呀?”“好得很,是 仓蹲老鼠。”“像么?”“怎么不像,你看,山顶一 排岩石,像仓板。”“怎么个好法?” 长衫人摇头晃脑地说:“仓蹲老鼠大明堂,万马流星 水口藏,透出官星科甲发,少年 及第见君王。”“哈哈!这只老鼠永远出不来了,这 里只猫匍在这里等了。”由于他 这一吆喝,把风水喝掉了。因此这个村,就叫“猫匍 村”,以后村里虽然有人做过官, 只到知县为止。后来乡绅觉得这个村名不雅,改叫茅 埠村。这个村共有200来户人家。 淑君的家坐落茅埠村中间,祖父丁允中,是前清 举人,大清规例,举人老爷门 前可以竖一根旗杆,现在旗杆没有了,留下两片夹旗 杆用的石板。 丁允中上京殿试,考进±不中,就在县里当一名 幕僚。他见列强蚕食中国,清 廷孺弱无能,官吏欺良压善,就辞职回乡,教导孩子 鹏飞读书。鹏飞顽劣成性,不 肯用功,在允中严厉斥责和敲打下,总算读了几句诗 书,乡试中了一名秀才。允中 继续督促,好叫他会试考举人。不料清廷倒台,变成 民国,会试无望,允中一气而逝。 鹏飞中年丧偶,想续娶作中馈,为此远近亲朋, 都来说媒,介绍媳妇,他看了 都不中意,因此事拖延下来。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