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形毕露(从猩猩看人类的权力暴力爱与性)/新知文库

猿形毕露(从猩猩看人类的权力暴力爱与性)/新知文库
作者: (美)弗朗斯·德瓦尔|译者:陈信宏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猿形毕露(从猩猩看人类的权力暴力爱与性)/新知文库
ISBN: 9787108051585

作者简介

弗朗斯·德瓦尔是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美国艾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行为学教授。 1993年,他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之后,又相继人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7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及目前在世的全球最伟大的十几个科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类人猿与寿司大师》、《灵长类动物如何谋求和平》以及《人类的猿性》等。

内容简介

宾提的行为引起那么多人的惊讶意外,可见平常 动物在媒体上的形象多么负面。它的行为其实没什么 奇特之处,至少猿类对幼小的同类原本就会有这种关 怀的举动。虽然近来的自然纪录片都聚焦于猛兽身上 (或者打倒这类猛兽的英勇男人),但我认为有必要 传达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多么广博深刻。本书要探 究的,即是灵长类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之间让人着迷 却又令人骇异的相似之处,不论善恶美丑都一视同仁 地呈现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两种与人类关系极为亲近 的灵长类动物可供研究,而且这两种动物彼此又差异 极大。其中一种外形粗暴又充满野心,常常控制不住 自己的脾气;另一种则奉行众生平等而且自由自在的 生活方式。所有人都听说过黑猩猩,这种动物自从17 世纪就已被科学界所知。由于黑猩猩社群内存在阶级 体系,而且行为残暴,因此在一般人心中形成“杀人 猿”的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生物构造注定 了人类一定会打倒别人以夺取权力,而且永远争斗不 休。我在黑猩猩身上已经目睹了许多流血现象,不得 不同意它们确实具有暴力倾向。不过,我们也不该忽 略人类的另一个近亲,也就是20世纪才发现的巴诺布 猿。巴诺布猿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动物,性方面也相当 健康。它们天生爱好和平,足以为人类天性嗜血的说 法提出反证。 巴诺布猿具有同理心,所以能了解彼此的需求和 欲望,并且为其他同类提供帮助。一只名为琳达的巴 诺布猿育有一个两岁大的女儿,每当幼猿嘟起嘴唇向 母亲呜呜做声,就表示它想要吃奶。不过,这只幼猿 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待在圣迭戈动物园(San Diego Zoo)的育婴室,等它回到社群中,琳达早已不再分 泌乳汁。不过,琳达还是懂得女儿的要求,会到水池 含住一口水,然后坐在女儿面前,噘起双唇供它啜饮 。琳达在女儿和水池之间来来回回了三趟,女儿才终 于喝足了水。 我们总是被这种行为感动不已,这种感动本身就 是一种同理心。不过,这种能力虽然可以让我们了解 别人,却也可以让我们刻意伤害别人。不论是感同身 受的同理心还是残酷的行为,基本要素都是,行为者 必须能够想象自己的举动对别人的影响。鲨鱼这种头 脑不大的动物虽然也能够伤害其他动物,却完全不知 对方有什么感受。另一方面,猿类的头脑约有人类的 三分之一大,因此已有能力遂行残酷行为。就像小男 孩拿石头砸池塘里的鸭子,猿类有时也会为了好玩而 伤害别人。曾有一个实验,让一群年幼的黑猩猩一同 玩耍,用面包屑把鸡引诱到篱笆后面;呆头呆脑的鸡 每次走到篱笆旁,那群黑猩猩就会用树枝打它们,或 是拿铁丝刺它们。这群黑猩猩玩着这个游戏,用看得 到却吃不到的面包屑把鸡骗得团团转(但那些鸡绝对 不知道这是一场游戏),目的只是排遣无聊。它们甚 至还发展出专业分工,由一只黑猩猩负责引诱鸡,另 一只负责偷袭。 猿类与人类极为相似,因此赢得“类人猿”的称 号。看到两种亲属关系非常接近的动物却有鲜明的社 会形态差异,可以让人获得深刻的启发。贪求权力又 残暴凶猛的黑猩猩,与爱好和平又注重情欲的巴诺布 猿,恰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如《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故事主角的双重性格 一人类本性也同样结合了这两者。我们的黑暗面鲜明 可见:统计显示,仅在20世纪,就有一亿六千万人死 于战争、种族灭绝和政治迫害,全都肇因于人类的残 暴。除了这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之外,更令人胆寒的则 是个人层面的残酷行为,例如1998年发生在得州一座 小镇上的骇人事件。在这起事件中,三名白人佯装好 意载送一名黑人回家,却把他载到荒郊野外毒打一顿 ,然后绑在卡车后面,在柏油路上拖行了好几英里远 ,导致他的头部和右臂都因此断裂。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