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作者: 刘敦桢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8.50
折扣购买: 中国建筑史
ISBN: 9787568087674

作者简介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梁思成齐名,有“北梁南刘”之称。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至少在商代,即已进入奴隶社会。商代的版图,系以河南为中心。最初都商丘,后来迁亳,再经过五次迁都,最后建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晚期又称为殷商。商朝的统治时期,前后约六个世纪。 商代是建在奴隶制度上的王朝。在文化上,已有阴历、干支、甲骨文字,与精美的白陶, 以及高度发展的青铜器。由后者可知当时的手工业已很发达。商人最崇敬祖先与鬼神,是以迷信很深,凡大事先予筮卜,并设置专司筮卜的官吏—太史。现在传世的甲骨文,就是当时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卜辞。这种习俗也许是由筮演变而来,而后代的五行阴阳之说和道教都是它的流裔。可见中国社会流传的一部分习俗—如崇敬祖先与迷信鬼神,至少在商代即已形成一定的规制了。 1928—1936 年,我国的考古学家经过多次在河南安阳一带的发掘,证实殷商时已有规模相当宏大的宫室和陵墓建筑。不过这些遗迹均散布在洹水两岸,似乎当时并未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下进行建设。 本书是刘敦桢院士给东南大学建筑系上课的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建筑系学生的教材选用。刘敦桢先生是中国建筑的开拓者,同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两大支柱,特别在建筑历史文献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