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逸史(上中下)

革命逸史(上中下)
作者: 冯自由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革命逸史(上中下)
ISBN: 9787513323215

作者简介

冯自由,原名懋龙,字建华,广东南海人,1882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189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支部,冯自由随其父冯镜如一同入会,时年十四岁,自称“马前一小童”,后成为首批同盟会会员,“三民主义”简称亦是冯自由首创。1900年因为反对康有为而改名“冯自由”。1906年任《中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同时被选为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1912年1月1日,冯自由参加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43年当选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1年赴台,1953年任蒋介石“国策顾问”,1958年病逝。著有《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革命逸史》《中国革命运动廿六年组织史》等,被称为国民党正统史家、“革命通”。

内容简介

孙总理行医广告 孙总理在香港雅丽士医学校毕业后,初在澳门创 设中西药局,悬壶问世,以外科解剖术蜚声于时。曾 在镜湖医院剖一砂淋,大如鸡卵,权之重一两七钱有 奇,时人诧为罕见。因营业日盛,大招葡国医生所忌 。澳门例,非在葡政府取得行医执照,不得在当地操 业。总理受葡医所排,遂不能在澳门立足,旋复设东 西药房于广州冼基。以存心济世,赠药施医,所业较 澳门尤为繁荣,乃添聘尹文楷助理诊务。由是交游日 广,药房资本渐挪作别用,次年复以入不敷出,迫而 收束。从此奔走上海、天津、檀香山各地,更无暇涉 及医业矣。兹附录距今四十四年前癸巳十二月广州《 中西日报》所载鸣谢广告及行医广告二则于次。 其一 孙逸仙先生学宗孔孟,业绍岐黄,合卢扁而擅专 门,内治与外施并美;统中西而探奥旨,针砭并刀割 兼长。其平生医学精纯,业经大绅诸公合词称颂,登 诸岭南诸报矣。余也不敏,质朴无文,偶罹牙齿之灾 ,竟彻晨宵之痛,疾俨不伸之指,秦楚寻医,患同如 捣之心,星霜屡易。诸医罔效,累月经时,幸遇先生 略施小技,刀圭调合,著手成春,数月病源,一朝顿 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 仍辞。耿耿私心,无以图报。谨将颠末,爰录报端, 用志不忘,聊摅微悃,不特见先生医学之良,抑以表 先生人品之雅云尔。 武泌谨启 其二 春盎仙城 敬启者,本局敦请大医生孙君逸仙来 省济世,旧岁底因事返澳度年,今已由澳回省,谨择 月之初十日开办,所有赠医出轿规矩,一律如前。每 日十点钟至十二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 。求医者,须在十点钟以前来局挂号,午后出外诊症 ,西关收轿金一元,城内南关西门河南等处轿金加倍 ,谢步随意致送。凡延诊者预早到局挂号,先生素以 济人利物为心,若有意外与夫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 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致,设法施救,幸毋观望 ,以免贻误,此布。 冼基东西药局谨启 兴中会四大寇订交始末 四大寇者,革命时代孙总理、陈少白、尤列、杨 鹤龄四人之绰号也。杨为广东香山翠亨村人,生于澳 门,家世豪富,性不羁,喜谐谑,与总理结识最早。 有商店在香港歌赋街日杨耀记,尝在店内独辟一楼, 为友朋聚集谈话之所。总理至港,恒下榻其间。尤列 ,字少纨,顺德人。自幼好与洪门会党游,久有兴汉 逐满之志。当总理习医于广州博济医院时,有尤裕堂 者,早年在博济医院毕业,悬壶于顺德乡间,偶因事 偕其族人尤少纨至博济访旧,道经十三行,见有博济 学生孙逸仙、郑弼臣、邓景晖等,因购荔枝事与水果 店有所争执,裕堂遂向前劝解,相偕回博济叙谈,并 介绍少纨与总理及弼臣相识,是为孙、尤二人纳交之 始。陈少白原名夔石,后改名白,字少白,粤之新会 人,广州格致书院(即今岭南大学)开创时为第一期学 生。其父子桥之友区凤墀以其少负奇气,乃介绍之至 香港雅丽士医学校访总理,少白从之。晤总理后,一 见如故,总理劝其改入医校,以便晨夕切磋,少白于 是迁港,同学二载,以天性不近辍学,在此期内,少 纨亦在港任华民政务司署书记。故孙、陈、尤、杨四 人每日在杨耀记高谈造反覆满,兴高采烈,时人成以 四大寇称之。乙未(一八九五年)九月广州失败之后, 总理奔走海外,力谋举兵,百折不磨。少自在香港主 持《中国日报》,宣扬革命,不遗余力。少纨创中和 堂于南洋群岛,且发刊《图南报》,开南洋革命报纸 之先河。独鹤龄蜷伏澳门,无所表见。民十,总理修 治广州观音山文澜阁,特招少白、少纨、鹤龄三人居 之,盖不忘兴中会前四大寇之旧谊云。壬辰(一八九 二年)十月十五总理于医校毕业后数月,曾与少纨、 少白、鹤龄、关心焉等合摄一照。关号景良,与总理 同学医校,后总理一年毕业,至今尚在香港行医,即 站立四人背后者是也。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