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丛书
ISBN: 9787200144260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贝多芬传 原序 二十五年前,当我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时,我 不曾想要完成什么音乐学的著作。那是1902年,我正经历 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新作用的雷 雨。我逃出了巴黎,来到我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 战场上屡次支持我的贝多芬那边,寻觅十天的休息。我来 到波恩,他的故里。我重复找到了他的影子和他的老朋友 们,就是说在我到科布伦兹访问的韦格勒的孙子们身上, 重又见到了当年的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又听到他的 交响乐大演奏会,是魏因加特纳指挥的,他是指挥贝多芬 作品之**。然后我又和他单独相对,倾吐着我的衷曲, 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那些潮湿而灰色的四月天,浸淫着 他的苦难,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悲哀;我跪着,由 他用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给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 朵夫》行了洗礼;在他的祝福之下,我重又踏上巴黎的归 路,得到了鼓励,和人生重新缔约,一路向神明唱着病愈 者的感谢曲。那感谢曲便是这本小册子。先由《巴黎杂志 》发表,后又被贝玑拿去披露。本书全文曾在贝玑主编的 《半月刊》上发表。我不曾想到本书会流传到朋友们的小 范围以外,可是“各有各的命运……”,恕我叙述这些枝 节。但**会有人在这支颂歌里面寻求以严格的史学方法 写成的渊博的著作,对于他们,我不得不有所答复。我自 有我做史家的时间。我在《韩德尔》和关于歌剧研究的几 部书内,已经对音乐学尽了相当的义务。但《贝多芬传》 *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是*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 在苏生与振作之后感谢救主的。我知道,这救主已经被我 改换面目。但一切从信仰和爱情出发的行为都是如此的。 而我的《贝多芬传》便是这样的行为。大家人手一编地拿 了去,使这册小书走上它不曾希望的好运。那时候,法国 几百万的生灵,被压迫的理想主义者的一代,焦灼地等待 着一声解放的讯号。这讯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 了,他们便去向他呼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谁不记得 那些四重奏音乐会,仿佛弥撒祭中唱《神之羔羊》时的教 堂,谁不记得那些痛苦的脸,注视着祭献礼,因它的启示 而*着光辉的烛照?生在**的人们已和生在昨*的人们 离得远远的了,但生在**的人们是否能和生在明*的离 得*近?在20世纪初期的这一代里,多少行列已被歼灭: 战争开了一个窟窿,他们和他们***的儿子都失了踪影 。我的小小的《贝多芬传》保留着他们的形象。出自一个 孤独者的手笔,它不知不觉地竞和他们相似。而他们早已 在其中认出自己。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 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 已不再属于我了。 我把本书重读了一遍,虽然残缺,我也不拟有所*易 。我预备另写一部历史性的和专门性的书,以研究贝多芬 的艺术和他创造性的人格。因为它应当保存原来的性质和 伟大的一代神圣的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的时候,我纪念 那一代,同时颂扬它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 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