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作者: 韩高年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ISBN: 97871010900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黑暗,同时也 反映了被压迫下的年轻人为追求婚姻自由而做的殊死抗争。焦仲卿是庐江 府一小吏,娶了美丽的刘兰芝为妻,且婚后夫妻恩爱如山。无奈焦母不喜 欢儿媳,并以刘兰芝行动自由、无礼为由,百般刁难。焦仲卿不仅劝说母 亲未果,还遭到斥责,并逼他休妻再娶。迫于压力,刘兰芝含泪回到娘家 ,焦仲卿许诺过些时日再接她回家。回到娘家后,相继有县令和太守家派 来的媒人到刘家提亲,在狠心兄长的逼迫下,经过数次拒绝之后,刘兰芝 走投无路,虽然口头上勉强答应了婚事,暗地里早已下定了死的决心。婚 期前一天,刘兰芝和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既然生不能白头偕老, 那么两人就相约在黄泉下自由幸福地比翼双飞。于是,在出嫁那天,兰芝 跳河殉情,焦仲卿闻讯也自缢身亡。死后,双方的家长方把二人合葬在一 起。墓前的树上时有一对鸳鸯鸟交颈互鸣。 《孔雀东南飞》以叙事诗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忠于爱情且倔强从容的刘兰芝,优柔寡断但重情重义的焦仲卿,自私暴戾 的焦母和刘兄等。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对话、动作以及心理 活动等体现出来的,如在心理描写方面有这样一个细节,焦仲卿听说刘兰 芝已经答应再嫁,于是见面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贺卿得高迁”,表面上 看是在道贺,心如刀绞的滋味实际上已经不言而喻。在艺术风格方面,《 孔雀东南飞》在叙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时,基本上都是以写实为主。在 焦仲卿、刘兰芝同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与他俩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两条叙事 线索的交织下,将跌宕起伏且又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完完整整地呈现于读 者面前。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又以“中有双飞鸟,自 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尾,一起一合之间颇具浪漫主义 色彩。此外,诗中语言生动活泼,结构完整紧凑,叙事详略得当。因此说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成就,一点都不为过。 《古诗十九首》是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汉代文人所创作的五言诗。梁 文帝萧统编《文选》时选录十九首置于第二十九卷,并题名“古诗”。后 人称为《古诗十九首》,根源于此。总览这十九首诗的内容、风格并参照 相关的判断标准,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非一人所为,其创作时代 的下限应为汉桓帝时期,作者多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古诗十 九首》各首独立成篇,并且以每首的首句作为诗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宵会》、《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就其主体而言,不是诉游子之悲,便是倾思妇之怨。 内容主要写文人的彷徨失意、夫妇和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在对日常的时世 、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的咏叹中突出抒发了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 哀以及及时行乐的无奈,同时又体现了对生命真诚的热爱。沈德潜《说诗 啐语》有云:“十九首,大率群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 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人。此 《国风》之遗也。”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 忽若飘尘”表达的是人生苦短的悲哀,同时也暗示着功名难就的悲痛。残 酷的现实压弯了作者平步青云的理想,脆弱的心灵被伤害后转而吟咏出“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何不策高足,立登要路津”、“不如饮美 酒,服被纨与素”的颓废,然而他们是清醒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 误”,说明诗人看穿了宗教迷信的欺骗性,并不想为之所误,但及时行乐 之后却是更加撕心裂肺的悲伤和无奈,于是转人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执 着,出现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的淡定与从容。另外,“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著以长相思,缘 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体现的是磐石一般的纯真质朴的 男女之情。“昔日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固然 旨趣低俗,但其动人之处莫过于情真意切,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 “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抒情诗的新 发展。至于它的艺术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赞其为“五言之 冠冕”,钟嵘《诗品·上》亦称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 谓几乎一字千金”,王士稹《带经堂诗话》认为“《十九首》之妙,如天 衣无缝”,等等。其具体的艺术造诣体现在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浑 融;语言深衷浅貌又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在诗歌发展史上, 《古诗十九首》占据着枢纽般的地位,衔接了我国上古和中古的诗歌。陆 时雍更是在《古诗镜》中给出了“谓之风余,谓之诗母”的极高评价。其 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从曹植 、陆机、陶渊明等人的诗作明显能看到《古诗十九首》的痕迹。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