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逝去的武林
ISBN: 9787020099207
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文学作品── 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 长篇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 影评集:《刀与星辰》 导演作品── 话剧:《北京无冬天》、《这块儿的黎明静悄悄》 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
唐师维禄喜欢穿白马褂,那天他拿了碗酱面,一 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拳。我们几个徒弟都很调皮,一拥 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酱面弄脏他的白马褂。他不 用手也不用脚,走了一圈,把我们都撂倒了。 他说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 这种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 、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 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一天,唐师被辆大马车拦住。马车夫是练拳人, 车栏上有一个铁环,马车夫用胳膊在铁环上撞了一下 ,铁环就歪了。他问:“唐师傅,您能再把铁环撞回 去吗?” 唐师说:“你的胳膊比铁环硬,我就不撞铁环撞 你的胳膊吧!”一撞,车夫连连叫疼,瞅着唐师的胳 膊发呆。唐维禄说:“你胳膊撞过来时,我的胳膊拧 了一下,说是咱俩撞胳膊,其实是我打你的胳膊。” 后来唐师又跟弟子们讲,这一拧不但要在胳膊上 还要在全身,拧来拧去,就会发力了。形意拳发力不 是直的。 唐老师传我拳是按古法,规矩非常大,一定要在 四面有墙的院子里,不准被第三双眼看到,而且要在 夜里练,除了保密,也为养眼神。我想只有母亲家( 王家)的祠堂合适,就约了唐师住在祠堂,有时唐师 别的徒弟也来,祠堂里会很热闹。 我也是在这儿结下了生死之交——师弟丁志涛。 他食量过人,我叫他“饭桶”。我太不象练武的了, 而他是太象了,高个怒眼气势憾人,一天到晚捺不住 ,有跟人比武的瘾。 但他是个性情中人,待我很真诚。我就和他拜了 把兄弟。我推掉了别人给我说合的一门亲,与丁师兄 的妹妹结婚了。他性格偏激,后来发生变故而死。 我父亲有名士派,爱组织一伙文人去游山玩水, 在南京上海一呆就很久,很少在家。他有一次回家, 见到祠堂里生人很多,就落下了脸色,唐师以后就不 再来了。 因为我习武,父子俩矛盾很大,有一阵甚至弄得 很僵。文人的脾气就是这样,一发作起来非常绝情。 我在宁河呆不下去,唐师认为祸从他起,就将我送到 北京跟尚云祥学拳,也算有了落脚处。 因为与尚师年岁相差过大,尚师开始是不收我的 ,说:“老师傅,小徒弟,以后给人当祖宗呀!”唐 师一个劲儿地说:“读书人的孩子,不错。”然后把 我的情况讲了一遍,尚云祥觉得我有点血性,就收下 了我,很快地举行了拜师仪式,让我立下“学成后不 收徒”的誓言。 后来我有机会做官,唐师不准,说:“按照古代 的规矩,练武之人要有了官府的身份,就不能再入武 林了。”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注 2),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 ——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 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 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 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 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 妩媚亮丽,就是气的作用,所谓生机勃勃。至於呼吸 的气,叫作“息”,劈拳就是炼息(不说打法,只谈 练拳的练法)。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 ,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在开阔地带, 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 。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 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感到气息鼓荡,全身 毛孔开合。薛颠说过:“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 体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许多人身体都有隐疾,以劈拳炼息可以将其灭于 无形。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炼 息将气补足。P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