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1.88
折扣购买: 茶道之谜:美食的真相
ISBN: 9787577203614
周滨 作家,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委员,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首席记者,中国共青团中央和茶业新闻奖获得者。发表《芳村三十年》《透视中国茶产业商业地产之困》《西湖红茶风波记》《北京茶叶老字号的涅槃与重生》《当星巴克遇上中国白牡丹——福鼎白茶产业逆风飞扬启示录》等中长篇纪实报道,已出版《《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美人诗里的中国史》《中国茶器——王朝瓷色一千年》《茶瓷之路——杯壶碗盏的风情世界》《茶味的巅峰——普洱茶极致拼配艺术》等。
正文(节选) 侘寂的初味 公元 1191 年,荣西学成回国。离寺前,师父虚庵禅师授予荣西菩萨戒及法衣、印书、钵、坐具、宝瓶、手杖、白拂等法物,还有释迦牟尼佛以下二十八祖图,并告诫他归国后要积极弘布禅法:“予今以付汝,汝当护持,配此祖印,归国布化,开示众生,续正法命。” 荣西小心翼翼地包好要带回国的经书和茶树种子,向师父深深地行礼。他们彼此都明白,二人年纪都已经不小,这一生是难以再相见了。但是只要在另一片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因禅思而联结的心灵与思想,就会永远相印,不生不灭。这,就是东方的文明。 这一年的七月,荣西从明州起航,扬帆归日,安抵平户岛苇浦。这之后,他为了禅宗临济宗的发展,著书立说,开山建庙,在日本全力奔走。从镰仓到京都,他想尽一切办法“曲线兴禅”。他不会知道在三十多年后,中国还会迎来另一位日本禅宗大师——道元的到来,也难以知晓两国文化会在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侘寂美学。 去来永平寺,禅入粥饭间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修行。走在永平寺的光阴里,道元留下一首和歌:“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而他怒斥过的贵人北条时赖,后来于镰仓开创建长寺,并请中国天童寺来的高僧兰溪道隆为开山。日本康元元年(公元1256年),北条时赖前往*明寺出家,号觉了房道崇。弘长三年 (公元1263年),他卒于*明寺北亭,年仅37岁。 禅本无味,人生却有道,生活是三餐的料理,也是实实在在的磨砺。在下一篇,关于禅的食之路,让我们京都、临安见。 北山时代,金光灿烂 公元 1407 年,为了表彰幕府协助大明王朝捕获倭寇的行为,大方的明成祖朱棣加赐给足利义满各种纻丝、彩绢、宝石、珍珠、剔红香盒等珍奇物品。为了在本国引起轰动效应,足利义满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把北山山庄的每间屋子都用*贵重、*华丽的“唐物”装饰,然后在来年春天,邀请当时的后小松天皇巡幸山庄。所有随访的王公贵族都看到了幕府的气派和实力,啧啧赞叹、羡慕不已。足利义满则待天皇御览完毕后,干脆将一山庄的“唐物”都献给皇室。这样高调的炫富之举,震惊了朝野上下。 北山山庄成了足利义满的化身,足利义满成就了充满华丽感和力量感的北山文化。这是一个金光灿烂的时代,充满了金钱的味道,却也是高雅的开始。那些来自中国的“唐物”,在义满的身后开始斟满茶汤——有人对它朝思暮想,有人为它魂萦梦牵,多少风华与愁肠,终化为禅的偈语。 又是谁在黑暗中吟诵? ◆ 以茶的方式打开日本,探寻千年茶道与侘寂美学。 “侘寂”之美,何来?它与茶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一期一会”,何意?茶道与人生又有着怎样的哲思? “茶禅一味”,何解?千利休的茶道理念如何影响了日本? “茶泡饭”,何味?它是如何从中国传入日本,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怀石料理”,何风?它又是如何从寺院中的精进料理发展而来,成为日本*高等级的食事? 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茶道的深邃世界,领略其中的静谧与深远。 ◆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滨,详解茶道的发展历程、美学理念、饮食文化演变,追源一个精致、朴素、禅意的茶世界。 ◆ 从荣西禅师自中国带回茶籽,到道元禅师创立永平寺,从千利休的侘茶,到隐元禅师的普茶料理,日本茶道的演变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并融合了多元文化。 ◆ 本书不仅讲述了茶道与美食的历史,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茶道不仅仅是品茗的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感悟。通过茶道,我们可以体会到侘寂之美,体会到禅宗的智慧,体会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