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8.10
折扣购买: 佛门故事(感应篇)/慧炬文库
ISBN: 9787807459781
晋沙门释法安,庐山僧慧远法师的弟子。义熙末年,阳新县虎患多发 。县里有一棵大树,树下筑一神庙,左右居民数百,遭遇老虎而死的每晚 就有一二人。法安游历到这个县,天黑的时候,就想投宿在这个村子里。 老百姓怕虎,早早就把门关了,而且都不认识法安,不肯接待他。法安就 径直在树下通夜坐禅。拂晓时,有一只老虎背一个人到这里,扔在树北。 它看到法安,欣喜若狂,就趴在法安身边。法安为它说法受戒,虎坐地不 动,一会儿就离开了。天亮时,村人追寻死者到了树下,看到法安,惊异 不已,认为他是神人,所以虎不加害于他。自此以后,虎患便没了,众人 都感到奇怪。于是,整个县里的士人都敬信佛法。后想在山壁上画像,得 不到空青,想用铜青又得不到铜。到了夜里,梦见一个人到他床前说:“ 这里有两个铜钟,可取它来用。”天亮时,法安就挖地把它取出来,于是 得以成像。 道仙祈雨 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释道仙,本为康居国人,以游走贸易为业,往来 于吴蜀,积累了大量珠宝,值十万贯。后到梓州牛头山,恰遇高僧说法, 感悟财富之累,于是将它们都沉于江中,投奔灌口山竹林寺出家。当初削 发时,对众人誓说:“我不得道,誓不出山。”立志后不与人往来,栖身 于野兽之中。打坐入定,一坐五日为期。有客人暗暗到门口,就惊觉而起 ,与客人交谈。如果无人时,端坐静室,如入虚空之境。有时预告:明天 会有客人来,人数若干。形貌衣饰,恰如所言。当时遭遇干旱,百姓惊慌 失色,都来请他祈雨。道仙就去龙穴,用杖扣门,唤道:“诸位为何嗜睡 ?”如他所言而醒,立刻黑云密布,大雨倾盆。隋蜀王秀镇守岷络,民不 听命,秀勃然大怒,亲自率兵捉拿。有坚决不从的,就地斩首。道仙听说 兵至,旁若无人,端坐诵经。秀到山脚,忽然暴雨如注,一会儿大河涨满 ,官兵无计,担心失命,纷纷忏悔皈依,远远礼敬道仙。于是乌云忽散, 山路清明。秀躬身参拜道仙,一心皈依。道仙为他说法。秀于是诚心祈请 道仙到成都。到了静众寺,更加敬重,举城膜拜,号称仙阁梨。到了仁寿 年中,返回山寺,亡后也葬于此山。 智严驭鬼 宋京城枳园寺释智严,西凉州人,年二十出家,以精进著名。曾游历 西国,学习禅法。他博通经论,无人能比。从西域返回,取得的经论,未 及翻译,到了宋元嘉四年,才与宝云等共同译出。不接受非分之请,靠乞 讨自足。道德灵异,显幽皆为叹服。有一见到鬼的人说:“看到西州太社 中有鬼交谈,说:‘智严公到了,我们可要回避,此人不可解。’一会儿 ,智严到了,问了一下姓名,果然是智严。”此人默默记住,暗暗礼遇。 兰陵有一位叫萧思的,说一刘姓妇人有病,常见鬼来,呼叫可怕。当时就 迎接智严来说法。智严到了外堂,妇人便看到群鬼一哄而散。智严进来为 妇人说法,病就好了,于是叫全家敬奉五戒。智严清心寡欲,随受随施, 年少周游,从不多驻留。他禀性淡泊,不多言说,所以,虽然他有很多善 行,世上多不传。智严未出家时,接受五戒,但有触犯。后来出家授具足 戒,常常怀疑不守,每每以此为惧。多年禅定而无所得,于是渡海重到天 竺,请教众罗汉比丘。罗汉不敢判断,让智严入定,去兜率天宫请教弥勒 。后得道而归,无疾而终,时年七十八岁。开始将尸体移到凡僧墓地,但 尸重抬不起来,改移到圣墓,则飘然自轻。智严弟子智明、智远从西来告 此瑞应,一起返回国外,以此推断智严确实是得道了,只是不知道果深浅 罢了。 白足和尚 魏长安有位叫释昙始的,关中人,自从出家以后,多有灵异事迹。晋 孝武帝太元之末,带着经律数十部往还辽东,宣传弘扬佛法,这大概是高 丽听闻佛法的开始。义熙初年,返回关中传教。他脚白如面,虽然光脚涉 泥水,脚未尝沾泥,天下都称其为“白足和尚”。当时长安人王胡,他的 叔叔已死了数年,忽然现形返还家中,带着王胡游遍地狱,遍览各种因果 报应事象。王胡告辞返回,叔叔对王胡说:“既然已经知道因果报应不爽 ,你要好好事奉白足阿练。”王胡访遍众僧,才见到足白于面的,于是就 事奉他。后拓跋焘攻克长安,时博陵有一位叫崔浩的,少习左道,嫉恨佛 教,为拓跋焘所信任,乃与寇氏天师一道游说拓跋焘,以佛教无益社会为 由,劝他废除佛教。拓跋焘听信其言,毁灭佛法,烧劫寺院,斩杀僧众。 忽一日,有报一道人足白于面者到了宫门,拓跋焘命依军法处置,屡斩不 伤。拓跋焘听到大怒,以自己所佩剑斩之,身体亦毫发无损。后拓跋焘命 人将其喂虎,虎看到都趴在地上不敢靠近。又试着让天师道人靠近虎槛, 虎则吼叫。拓跋焘才知道佛教至高无上,黄老不及。于是请他上殿,顶礼 足下,后悔失信。和尚开始为拓跋焘说法,让他辨明因果,拓跋焘大生愧 。后拓跋焘因感生疾,崔、寇两人接着也发了恶病。不久拓跋焘亡,其孙 继位,于是大弘佛教。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