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文集)(精)
ISBN: 9787532747511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对此问题的回答几 成共识:要言之,无非是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 然而,有一个显然不为权势规则所关注的字眼却 能更准确地表述我们心中的渴慕,那就是“爱”。衣 食一旦无忧,累积的财物、掌控的权力就不再是我们 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开始在意的 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金钱、名声 和影响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者是获取爱的途 径——而非终极目标。 “爱”这一字眼,一般用于表述我们想要从父母 或爱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我们 求之于社会,并受之于社会的诉求呢?也许我们应该 同时在家庭、两性和社会三种范畴中寻求爱的定义, 把它视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存在的 关注。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 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 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 ,我们快乐地活着。你可以认为,与社会身份相关的 “爱”有别于两性之间的爱,譬如它不具有“性”的 成分,婚姻也不是其归宿,而且其施与者也通常有附 带目的,然而,你并不能否认这种爱的接受者一样能 沐浴在他者关怀的目光里,倍感呵护,就像忘情于爱 河中的情侣。 我们惯常将社会中位尊权重的人称之为“大人物 “,而将其对应的另一极呼之为“小人物”。这两种 “标签”其实都荒谬无稽,因为人既以个体存在,就 必然具有相应的身份和相应的生存权利。但这样的标 签所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处在不同社会 地位的人是区别对待的。那些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被关 注的——我们可以粗鲁地对待他们,无视他们的感受 ,甚至可以视之为“无物”。 由身份卑微所带来的影响不应该仅在物质层面上 进行思考。他们的痛苦也很少,只是一种物质意义上 的不如意;相反。只要能够维持生计,他们的痛苦就 远远不止物质上的局限,而主要在于他们意识到了自 己身份的低下危及自尊感。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完全 可以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 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其物 质之匮乏远甚于现今社会上那些最窘困的群体,然而 ,他们能熬过一切的苦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 他们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同样,由显耀的身份所带来的东西也不仅仅局限 在财富上。一些非常富足的人仍孜孜以求地聚敛财富 ,尽管他们所拥有的已足够供其后五代人挥霍之用。 如果我们坚持以理性的财务视点来分析他们,也许会 对他们的狂热感到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在 积累财富的同时,他们其实也在赢取他人的尊重,我 们就不会奇怪了。很少有人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雅情趣 ,也很少有人只是耽溺于奢华享乐,但我们每个人都 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 未来社会是凭着积攒小小的塑料圆片(而非金钱)来获 取他人的爱,那么,要不了多久,这种我们现在看来 毫无价值的小玩意就会成为所有人追求和渴望的焦点 。 2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为了什么 呢?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 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难道是为了满足自 然的需求?如果是这样,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收入也足 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 那么人类的一切被称为‘改善生存状况的伟大目 的的价值何在?”“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 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 为中得到的价值。富有的人忘情于财富,是因为财富 能够自然而然地为他吸引世界的目光。穷人则完全相 反,他们以贫穷为耻。他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世界的 目光之外。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 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穷人进出家门都 不为人所注意,即使在闹市,他也会像独处在家一样 默默无闻。而名流显贵们则不然,他们一直为世界所 瞩目。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一睹尊颜。他们的行为成 为公众关心的对象。他们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都不 会被人忽略。” 3 每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可以说包含着两个关于爱的 故事。第一个就是追求性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广 为人知,并且得到人们详尽的描述,构成了音乐和文 学的根本主题,被社会普遍接受和赞颂。第二个就是 追求来自世界之爱的故事,这一故事更为隐蔽、更加 让人难为情。人们提到它的时候往往采用刻薄的、讽 刺的语言,好像只有那些生性嫉妒和有心理缺陷的人 才会产生这样的需求,或干脆把对身份的追求简单地 解释为对财富的追求。但第二个关于爱的故事在强烈 程度上一点不亚于第一个,在复杂性、重要性和普遍 性上也是如此,而且一旦失败,所导致的痛苦不会比 第一个少。在第二个故事中也有令人心碎的时候,这 一点可以从那些被世界定义为小人物的人们空洞、绝 望的眼神中得到证明。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