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彭见明作品自选集(散文卷)
ISBN: 9787506882224
幕阜山 我的老家平江县有两 座山有名:一座叫幕阜山 ,一座叫连云山。 老百姓认为幕阜山是 一座阳山,连云山是一座 阴山。 幕阜山峭壁耸立,雄 劲陡险,像个刚健的男儿 ,谓之阳。 连云山秀丽逶迤,草 木丰茂,像个多子多福的 母亲,谓之阴。 关于阳山和阴山的划 分,有一个显著特征:幕 阜山产蛇,却不产毒蛇, 传闻凡在幕阜山中植树、 采药、旅游、行走的人, 没有被毒蛇攻击过的。 连云山中有毒蛇,人 类被毒蛇咬伤的事情常有 之。这以毒蛇和无毒蛇作 阴阳分界,不知是什么讲 究。 从幕阜山和连云山留 下的文化遗迹而言,历史 好像更看重幕阜山一些。 首先是幕阜山与大禹 治水有关,如今山中有一 处悬崖上,仍残留下不知 刻于何年何月的精美篆文 : 夏禹治水到此 山顶有一形似柱子的 石块,石上有据说是当年 夏禹治水绚船时,被绳索 勒下的痕迹,此地古来有 名叫“缆船坡”。在大禹治 水时,幕阜山恐未完全成 形,地壳运动前可能还只 是一个小山头,不然船也 不会绚到山顶上去。 这些印记,既有现场 可考,又有历代县志载入 ,可见大禹到此的行踪, 并非虚构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各种版本 的故事,遍及大江南北。 但他老人家还有一大贡献 是科学地划分行政区域疆 界,这可能是鲜为人知的 。大禹的属下柏翳著《山 海经》,成为治方舆者之 祖。因那郡县驻地可随时 随意迁移,而山川河流却 是不易更改,故《禹贡》 一文中提出以山水来定疆 界,这样做,便于人们记 忆,更妙的好处是有利于 避免发生土地山林等纠纷 。现在乡间常发生县与县 之间尤其是乡、村之间的 地界纠纷,盖因当政者在 划分行政区域时,不大注 意研究地理山水的特性。 平江古来文化稳定, 这与疆域明确有关。 平江地域,北有幕阜 山,南有连云山,南北相 望。幕阜山主峰海拔1595 米,连云山主峰海拔1600 米。以幕阜山和连云山为 主体的峰峦绵延不断,如 两个卫士,用他们的手臂 ,拥抱和庇护着平江。手 臂外是湖北和江西,三省 毗邻,与外省外县的区分 ,多以山河为界,区域划 分明确。 幕阜山原名为“天岳山” 。天岳者,有传说言“天 岳”曾为“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 首。古人给地理山川起名 ,均讲究出处和源流,绝 不会随意草率为之,老祖 宗冠以幕阜山“天岳”名分 ,必有道理,只是没有详 尽地记入史册罢了。 有平江名贤用心考证 ,言此山曾是上古三皇之 首伏羲氏的落葬之地。夏 禹治水到此,曾虔诚拜谒 。有史料载山上曾有个皇 坛殿,规模宏大,大殿由 48根楠木柱子支撑,点48 盏长明灯,供奉伏羲手托 八卦的雕像,夏禹便是于 此叩拜。 天清气爽的夜晚,站 在天岳山顶,可见两百多 里外岳阳城中的灯火。岳 阳的名称,亦出于此山, 古书中载: 天岳之阳,谓之岳阳 ,岳阳之名,源于天岳。 三国时,东吴都尉太 史慈,在天岳山设营幕( 寨),以拒刘表及其从子 刘磐之兵,幕阜山以此重 要历史事件而得名。 古来一座山要有名, 还应是与宗教有关的。早 在唐代,这山里香火旺盛 的寺、庙、观、殿不下百 处,只是幸存者已寥寥, 到清末仅有紫清观、佑圣 观、玉清宫、华严寺、云 滕寺、太平庵等。再过几 十年,连这些美妙的名字 也不复存在了,被人遗忘 了,只在县志里存着。 因香火旺盛,幕阜山 曾被道家尊崇为天下三十 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五洞天 ,名为“元真太元之天”。 由此看来,幕阜山被称为 “五岳”之首,又增添了一 个有力的物证。 关于天岳,平江还流 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说 那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八 仙过海”中的吕洞宾与此 颇有渊源。 明《隆庆岳州府志·卷 十八》中,录有吕洞宾《 沁园春》一首,词日: 昨日南京,今朝天岳 ,倏焉忽然。指洞庭为酒 ,渴时浩饮;君山作枕, 醉后高眠。谈笑自如,往 来无碍,半是风狂半是仙 。随身在,有一襟风月, 两袖云烟…… 八仙过海中之“海”,便 是洞庭湖。吕洞宾“三过 必醉”的醉酒故事,便是 发生在岳阳楼和洞庭湖。 吕洞宾是仙人,可腾云驾 雾,他记述他自驾飞行游 的词,自南京飞至洞庭湖 ,其航线,正是要经临幕 阜山的,词中所过“天岳” ,正是此地。看来吕洞宾 经常要来平江走走,也是 一脚顺路。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