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00
折扣购买: 闲暇处才是生活
ISBN: 9787807694229
梁实秋,中国**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人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寂寞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 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 像屋里的空气是**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 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 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 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后是 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 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 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与心境 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 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 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 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 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 教堂里,从彩画玻璃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 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觉到 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自己存 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 我的朋友萧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 ,在*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 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前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 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 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 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经 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辽阔。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的。它只是一 瞬问的存在。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在提醒我们, 提醒我们一件杀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 上的呀!一头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一声“老 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瞎子罢”,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 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旋涡里去,至于“ 催租吏”一类的东西之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 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不待 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 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寂寞的境地里,他 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躁如雷,他永 远不得享*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 避现实的现象么?也可以说是。一个高蹈隐遁的人, 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人敬重,在 现在的社会里是**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 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 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几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 息的几口清新空气。喘过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 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 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 以求之! 有过**经验的人该知道,*初努力把握着自己 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 迫自己人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全属于此类。 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 偶得,无须强求,一霎问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 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地享*它 。悲观 悲观不是消极。所以**的人不是悲观,悲观主 义者反对**。 悲观是从坏的一方面来观察一切事物,从坏的一 方面着眼的意思。悲观主义者无时不料想事物的恶化 ,惟其如此,所以他*积极地生活,换言之,*不为 虚幻的希望所误引入歧途,*努力地设法来对付这丑 恶的现实。 叔本华说,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谓痛苦是实 在的,而幸福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时之状 态,无以名之,名之*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标,不在 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一串痛苦所 构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故悲观 主义者待人接物,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是悲观主义的真谛。 从坏处着想,大概可以十猜十中百猜百中;从好 处着想,往往一次一失望十次十失望。所以乐观者天 真可爱,而禁不住现实的接触,一接触就水泡一般地 破灭。悲观者似乎未免自苦,而在现实中却能安身立 命。所以**者是乐观的人,幸福者倒是悲观的人。 P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