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上海三部曲”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
作者: 陈丹燕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14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
ISBN: 9787532157419

作者简介

陈丹燕,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创作步入文坛, 1990年代转入成人文学创作,以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和其漫游世界的旅行文学广受关注。主要作品有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另有《永不拓宽的街道》《慢船去中国》《一个女孩》《我的妈妈是精灵》,以及12本陈丹燕旅行文学丛书和最新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 作品在国内外广受赞誉。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金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及《联合报》等媒体颁发的年度优秀图书奖。其旅行文学作品获塞尔维亚旅游局特殊贡献奖,及中国百家书店评选的“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之“旅行文学奖”。作品已被译为英、德、日等多国文字。

内容简介

2016-2020,房屋新记:贺友直旧居,1:20的纪念 半条巨鹿路,从陕西路,往常熟路方向一直到底,竟然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剧烈的城市改造中幸存了下来,而且渐渐有了从前黯淡岁月里没有的元气。如今它是上海旧城区里的一条法定永不可拓宽的街道,伤害它就违法了。 所以,在2019年的盛夏,沿着这半条老街道,走去画家贺友直故居所在的那条弄堂,我不再有前些年穿过废墟或者战场的狼狈心情。 梧桐树下,斑驳的、发绿的夏季阳光在人行道上闪烁着,蝉鸣声在头顶响成一片,这些蝉,好像它们只肯生活在梧桐树上似的,新兴街区的樟树和玉兰树上难得听得到蝉鸣声。 可蝉鸣声多么重要,对巨鹿路来说。幸而它们都一代代高高地活在巨鹿路的梧桐树上,风吹雨打都不怕。 贺友直曾经为程乃珊写的上海故事画过插图,画的都是上海市井的生活,程乃珊写的故事也是,他们惺惺相惜,是好朋友。这个夏天,他们两个人都已经作古。擦肩让过一个行人时,我突然回想起程乃珊微笑的圆脸,想来,当年她来找贺友直的时候,也这样侧着身子让过人行道上迎面而来的行人吧,她总是笑盈盈的,富态的脸上闪烁着一副大框眼镜。 今天,人行道上洒满了夏季中午斑驳的阳光和热力,贺家所在的弄堂里,谁家屋子里传来了电台经典947里的午后古典乐。如今,我能体会到这种慢慢走过一条熟悉的街道,心里安定的感受:这就是劫后余生的意思吧,忍不住觉得自己有点太幸运了。 小龙花站在一幢新式里弄房子的后门口,他是贺友直的外孙,就在这条弄堂里出生长大。小时候他喜欢躲在外公画案下玩,和他爸爸妈妈小时候做的一样。小龙花的爸爸妈妈从小也生活在这条弄堂里,青梅竹马。所以,这条弄堂是小龙花全部的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都生活在这里。 站在爷爷奶奶家后门窄长的门框里,面对着外公外婆家的阳台,他身上散发着一种童叟无欺的自在,就像那些长长久久生在门上的把手,有被生锈的螺丝与天长地久的油垢紧紧粘合在一起的自在。在其他地方看见他,他更像一个在学校里教书的年轻艺术家,长发,清峻,长着一股子不肯合众的旧气。可在这里见到他,他还原成一个客客气气的年轻男子,穿着一双理所当然的大拖鞋,与这条弄堂绝配。 关上门以前,他遥遥一指对面的房子,“那里是外公真的房间。” 我是去看他的作品,《外公的房间》,那是一间按照1:20缩小的贺友直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房间。 贺友直的家,是一间再典型不过的上海人家的房间,又拥挤又文雅,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一间朝南带阳台的大房间,巧妙地布置成三个区域。一角是贺友直的画室,放着写字桌,书柜,能就着南窗的天光,也是房间里最明亮的一角。对面用衣柜和布帘隔出一间小卧室,放着贺友直夫妇的眠床,一张四尺半的棕绷床。睡了许多年,木头床架子上的浑水漆都磨掉了。当中留了条通道,通到阳台上。阳台已经封了起来,成了自家独用的洗澡间。过道上放了一张可以移动的躺椅,就没浪费过道。 房间靠后的门边做了饭厅,八仙桌、冰箱、电饭煲、电视机都在那里。房间门后背的衣架上不挂衣服,挂抹布。门后的墙上,天长地久的,有了一大块霉斑,从绿色的墙纸里透出来。 “这里的霉斑。”我点了一下门后。 “我画出来的。”小龙花笑了下,“和外公家的那块一模一样。” 要没有过长辈过世那天塌下来了的感受,一个人大概不会明白老房子墙上那块霉斑的意义。阅历其实是岁月给人心存起来的好东西,好像麝香一样。这块霉斑和童年时代记得的一轮红彤彤的落日,差不多是同等的份量。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畅销24年,纪念巨变的城市与逝去的时光 陈丹燕沿着幸存者痛苦的记忆一路攀援寻找,使得姚姚这个上海女子悲怆的往事,成为上海历史的独立见证;也让普通人的个人历史,成为大时代洪流中有血有肉的坐标。 上海不是一个单纯温厚之地,它总是充满生机、冲突与野心。它不曾清高避世,也不曾铿锵激昂,但它的风花雪月里却遍布小而坚实的隐喻,它的十字路口倒映着无数过去与未来,以及多重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