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的西兰卡普
ISBN: 9787811084818
叶梅,1953年出生于湖北三峡。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一级编剧。 代表作品有: 小说集《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撤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最后的土司》;长篇纪实《九种声音》、《第一种爱》;《叶梅研究专集》等。电影剧本《男人河》、《山乡书记》(合作),电视连续剧本《饭碗》、《大汉口》(合作)、《永远的妈妈》、《皇上二大爷》(合作)等,有多部小说经转载、翻译、改编。曾先后获得《中国作家》优秀小说奖、第二届“湖北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特别贡献奖、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等。
大水井 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走在鄂西芳香的山野里,过了那道明晃晃的悬崖 和高耸的龙桥,转过弯来,便突然间眼前一亮,人说大水井到了。 这个在西南一带享有名气的“大水井”并非单指一口井,而是一个庞大 的古老庄园。关于这个庄园,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而眼前它静静的,镶嵌 在葱绿山色之间,显得沧桑而又年轻,顶瓦和檐柱的深沉褐色,将它的轮廓 一丝不苟地勾勒出来,在四周一派极为朴素天然的烘托下,宛若一幅精致的 水粉画。 相传庄园的建造始于明末时期,有一个姓黄的土司积攒了钱财,在这西 通巴蜀,东连荆楚,北靠长江三峡的龙桥峡谷附近看准了一块风水宝地,精 心营造起了一座小皇城。 不想到得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南地方过来李氏兄弟廷龙和廷凤,俩人本 打算一路西迁谋求生存,却一下子被这块宝地所吸引。廷龙自荐到黄土司的 皇城里帮工,凭着他的精明能干,不久当上了账房先生,皇城的钱粮宝物全 落在他的执掌之中,他们兄弟经过多年谋划,终于将黄氏皇城改名换姓,变 成了李氏庄园。 时光将过去的故事掩埋,但那古老庄园的一道道门扇,一块块砖石却仿 佛是穿越时空的眼睛,它们见证了所有发生的富贵享乐、阴谋和血腥……它 们的凝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只要走近它的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那无 言的诉说,忍不住要去追寻。 轻轻的,穿过一个个天井,方的圆的各式各样,一共有24个,一路数不 清的房间,高高低低,从下而上,曲折往返,错落有致。嗅着房间里那股带 着历史潮润的气息,便不由自主想到,当年居住在这些房间里的人儿,会有 着种种怎样的情形呢? 那时除了越来越兴旺的李氏家族之外,这庄园里还住着仆人丫环近百人 ,挑水打柴、放马、碾米做饭煎药、管账收账的,还有轿夫奶妈、家庭教师 。 小姐与长工之类的故事免不了的发生。小姐绣房的窗户恰好对着仆人们 来来往往的天井,可以设想她站在窗前偷偷窥视小长工满头大汗干活的模样 ,趁无人的当儿,那女子扔下了一块罗帕,不偏不倚地飘落在小长工的脚下 ,于是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欢乐甜蜜和灭顶之灾。 大水井设有刑堂,名日“讲礼堂”,乡人或仆人有犯规处,弄到这里来 讲礼,也就是审判,然后判决。男犯轻则板子侍候,女犯则受荆竹条子;重 则打开“承恩门”,三声号令过后,用一个长叉推下龙桥,摔得粉身碎骨。 小长工就是那样飘然而去的。 李氏后人为保住庄园和财富而煞费苦心,同时为使自己的身份更加体面 ,他们十分注重教育。庄园的三进殿堂雕梁画栋,铭刻着许多告诫后人的楹 联,凝聚了李氏几代人的心得。拜殿的中堂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 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两边则刻着: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宗祠两旁建有“廉泉”和“让水”,取自南朝一典故,皇帝见梁州范柏 年,问家在何处?柏年回道:家在廉让之间。以示清廉。后以“廉泉让水” 比喻风土纯正。在刻有“忍”字的丹水池旁,有一幅楹联是:新知涵养转深 沉,旧学商量加遂密。李氏儿孙多被送出山外求学,有的还漂洋过海,学业 各有所成。 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李氏家族有着几百年的兴旺,庄园也就几经扩建和 维修,奇特的是这处在西南深山里的庄园除了传统的殿堂天井,还有着欧日 风格的大门和前院。整个庄园不用铁钉,全都采用了木栓和竹钉连接,也堪 称一绝。 院内的每一扇窗棂,每一个柱头和每一面墙壁,都精心刻绘了雕饰,有 三星高照,八仙祝寿,大禹耕田的人物故事,也有浓厚民间气息的牡丹荷花 松梅竹,手法细致如微,风格亦中亦西。极其令人称奇的是由一块巨大白石 铺设的“过失桥”,这石润滑细腻,长3.8米,宽3.45米,石上刻有精美的 太极和蝙蝠图纹,石的堂皇和威严,让后人走到此,也不得不肃然起敬。 到得民国年间,大水井庄园主李盖五已是川鄂一带数得着的富豪,光田 地就有四千多亩,在奉节云阳各地还有数家商铺。李家的财富引来不少军阀 土匪的垂涎,有一个姓贺的土匪司令先是修书一封,索要大洋三千,粮食三 万,遭李盖五拒绝之后,就带着人马杀到了李氏庄园前。谁知城墙坚固,李 盖五和家丁仆人闭门不出,该唱戏的唱戏,该操练的操练,兀自岿然不动。 土匪久攻不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有人告知庄园虽然牢固,但却必须 到墙外的大水井取水,只要断了水源,庄园不攻而破。贺司令大喜,马上将 庄园脚下的大水井围得严严实实,果然不出10日,李盖五宣称投降,土匪其 时也已疲惫不堪,两下取和,李盖五如数交付大洋粮食,贺司令也就算罢休 。 这人生性豪爽,临走还送了一条建议,说盖五先生,你要是将水井围进 庄园,以后恐怕就万无一失了。李盖五亡羊补牢,用了两年时间在水井周围 修起了一座厚达2米,高约6米的围墙,在墙外写上了“大水井”三字,并附 有“中华民国十九年盖五氏书”的落款。 那字样老远就看得分明,庄园由此得名,川鄂两地方圆数万里广为人知 。 如今,大水井已成恩施一重要景观,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站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前,我久久凝视着这片有着300多年历 史的庄园,为它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动乱和风雨剥蚀而心生敬畏, 也为它所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记忆而庆幸。 庄园的兴衰和保留,对研究当年西南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范畴里的建筑 园林雕刻绘画诗词民俗等,都会提供十分珍贵的帮助,它的存在正好比那口 泉水喷涌的水井,只待你深深地弯下腰去。 P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