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遐集:六十回眸

陟遐集:六十回眸
作者: 高其才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原售价: 129.00
折扣价: 83.85
折扣购买: 陟遐集:六十回眸
ISBN: 9787576416336

作者简介

高其才,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独著有《中国习惯法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修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瑶族习惯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国家政权对瑶族的法律治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桂瑶头人盘振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 合著有《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瑶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司法公正观念源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基层司法——社会转型时期的三十二个先进人民法庭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乡土司法——社会变迁中的杨村人民法庭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法律出版社,2009年)、《当代中国法律对习惯的认可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洞庭乡人何培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 编著教材有独著《法理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法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内容简介

少时琐记(二) 捡棉花叶 捡棉花叶也可称为拾棉 花叶,我们当地俗称“摞棉 花叶瓣”,是在晚秋初冬时 节棉花季后期去棉花地里将 掉落在地上的干枯的棉花叶 捡拾起来,将其运回家晒干 后用作柴火来烧饭煮水的行 为 捡棉花叶是20世纪60、 70年代我们浙东老家村里经 济较困难之家的一项解困办 法,以将原本用作柴火的棉 花枝杆节省下来卖给砖瓦厂 换些钱,贴补日常生活之需 。这是经济困难时期村民的 一项类似副业的行为。 我的家乡慈溪有着700多 年种植棉花的历史,直到 1985年之前都是浙江省重 要的种棉基地。《慈溪县志 》中引用《元史。世祖本纪 》中的记载:“至元二十六 年(1289年)置浙东、江 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 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 匹。”这可推测在元朝时期 慈溪一带已有植棉业发展。 慈溪属于杭州湾冲积平原, 土质松软,微带盐碱,加之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 适合种植棉花。在慈溪古时 的地方文献《浒山志》中记 载:“此前唯大塘北海地种 之,今塘南民田亦多有种者 盖工省而利倍也。”可见慈 溪海涂地不仅适合棉花种植 ,而且经济效益不错,棉花 种植逐渐成为慈溪的支柱产 业。 1954年,中国南方部分 地区缺棉严重,很多南方城 市的棉纺厂甚至面临着停产 或半停产的困境。8月,根 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经省、 专区主要领导反复酝酿,最 后决定划建棉区县。10月, 宁波专署研究提出《关于划 建棉区县和机场特区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