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鹭江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6.16
折扣购买: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中国最美语文系列
ISBN: 9787545908626
夏昆,七零后,早生一年就成六零后,本想做音乐,因考了师范而只好当老师,毕业后开始教一群七零后。现在成天跟一群零零后厮混,于是发现教育*浪漫的事就是孩子长大我变老。爱看电影,爱听音乐,有时间也写字。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几本书,多染指教育、历史、音乐、电影、诗词,但*想出的不是书,而是专辑。
稀里糊涂的文字狱 严格意义上讲,唐代是一个相当开明的朝代,终 唐两百多年,没有一个文人因为文字而被砍头,即使 像杜牧在《泊秦淮》中说“商女不知**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暗示唐代将走上陈朝灭亡的老路, 疯狂*击现**,也没见被人抓住说大逆不道;李商 隐在《马嵬》中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毫无遮拦地调侃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没有像别 的朝代一样马上被定为“大不敬”,抄家、充*或者 诛灭三族。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文人写作就没有禁区 ,专制社会总有很多微妙的敏感话题,而涉世不深者 一旦涉及,引来的很可能就是滔天大祸,立储问题就 是这些敏感话题中的一个。 专制社会,天下为家,君主视天下为私产,统治 权传子而不传贤。暴力争夺、阴谋篡取成为中国古代 改朝换代的基本方式。为了争夺权位,父子相残,兄 弟*戈层出不穷。天授年间,许王李素节和泽王李上 金同被诬告,被抓到京城准备处死,走在路上,看到 有人家办丧事,李素节对左右说:“能够病死是多好 的事情啊,还有什么必要哭呢!”隋末,越王杨侗在 被王世充缢杀之前,遗言:“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 尊贵之家。”一语道破其中的惨毒。 高祖李渊即位之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 当时秦王李世民羽翼已经丰满,成为争夺太子之位* 强的力量。终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屠弟,李 建成和李元吉家属均被诛杀,接着连李渊也不得不将 皇位让出,当了唐朝**位太上皇。 李世民即位之后,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随着时 间推移,又对太子多有不满,而喜欢魏王李泰,李泰 知道之后,也极力活动,想谋求太子之位,终于导致 太子被废。《旧唐书》记载:李泰知道太子被废的消 息之后,喜滋滋地去找父皇,说:“我只有一个儿子 ,我如果当了皇帝,死前我就杀掉我的儿子,把皇位 传给晋王(李治)。”唐太宗竟然信以为真,把这话 告诉了褚遂良,褚遂良说:“魏王一旦当了皇帝,成 为天下的主人,哪里有杀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晋王 的道理?如果陛下一定要立魏王,就必须为晋王寻找 一个好的安身之地。”此时被废的太子李承乾也上书 说:“我已经当了太子,难道我还有什么别的**吗 ?只是因为魏王相逼,无奈之下才做了傻事。陛下如 果让魏王李泰当太子,就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 此时唐太宗才如梦初醒,说:“我如果立李泰, 就意味着太子之位是可以凭借手段得到的。立李泰为 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可能活下去;立李治为太子 ,李承乾和李泰就有可能保住性命。”于是,当初根 本没有竞争实力的晋王李治,在鹬蚌相争之中渔翁得 利,被立为太子,后即位,就是唐高宗。 有了父亲弑兄杀弟的先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 ,高宗李治对立储问题十分在意,如履薄冰,希望避 免悲剧再次发生,而恰恰就在这个关头,王勃却干了 一件触龙鳞的傻事。 当时诸王经常以斗*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 篇《檄英王*》,檄指的是檄文,是古代战争中宣布 对方罪状,表明讨伐原因的文章,用现在的观点来看 ,王勃充其量也就是恶搞而已,可是这篇文章让高宗 看到之后,却触动了他*敏感的那根神经,很自然就 联想到了太宗和自己面临立储问题时发生的一系列惨 祸,于是高宗认为王勃“离问诸王”,将他赶出了王 府。 遭遇了**次挫折之后,王勃傲慢随意的性格似 乎也没有多少改变,很快又做了第二件傻事。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谋 得虢州参*之职,任职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 罪,王勃将他藏匿了起来,后来怕走漏风声,居然将 曹达灭口。事发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好在遇赦,没 被处死。后来有专家怀疑此事可能是同僚陷害,原因 是嫉妒王勃才华**。这次大祸,不仅使王勃的仕途 宣告终结,甚至还连累了他的父亲,其父王福畴因为 儿子犯罪,被贬为交趾(现越南河内)县令,远谪南 荒之外。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 ,路过南昌。南昌长江边上,有一座由高祖李渊第二 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修建的楼阁,后人称之为滕王阁 。李元婴在修建这座楼阁的时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 ,这座楼阁将永远地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年轻人的名 字联系在一起,提起滕王阁,不会有人想起李元婴, 而只会想起王勃,还有那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 礼岂为我辈设邪? 从王勃大大方方接过纸笔的那一刻起,阎都督就 开始后悔了。 南昌的滕王阁是原滕王李元婴所建,到高宗时, 楼台已经朽败不堪。当时在此任职的都督阎伯屿便重 修了滕王阁,为了纪念这一盛事,阎都督便请来了当 地的名流,在重阳*会聚一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 照例是要写文章来纪念此事的。几百年后的滕子京也 做过同样的事情,他重修了岳阳楼,并请人作文,于 是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阎伯屿跟滕 子京不同的是,后者是光明正大直接请范仲淹作文, 而他却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 这次宴会的目的,除了庆贺滕王阁重修成功之外 ,*重要的是阎都督想借此向大家夸耀他女婿的才学 。因此,在宴会之前,他就嘱咐女婿事先做好了一篇 序文,并叫他背熟,打算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来给大 家看。宴会上,大家坐定之后,阎都督命人拿出纸笔 ,假意请各位为这次盛会作序。一千多年后,学者吴 思写了一本书叫《潜规则》,指的是那些上不得台面 但是大家又必须遵守的无形的规则,其实,潜规则在 一千多年前就早已存在了。因此,当下人将纸笔奉到 自己面前请自己作序时,在座的宾客都假意推辞,因 为他们都知道,**的潜规则就是:文章是阎都督女 婿的,如果自己不知深浅接过来,就是**的无礼。 但是,年仅二十多岁的王勃显然没有明白这潜规 则,当纸笔传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居然没有推辞,毫 不客气地接了过来!满座皆惊,阎都督*是怒形于色 ,拂袖离席而去。 王勃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落笔便写,阎都督在帐 中总觉得心下不甚了然,于是叫家人去看王勃写的什 么,随时向自己汇报。一开始,家人报说:“他落笔 先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冷笑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过一会儿,家人又来报:“ 他现在写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收起 了轻蔑的笑容,沉吟不语。许久,家人又来报:“现 在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大惊:“此真天才!当永垂不朽!”于是从帐 后出来,宾主尽欢。 宴会结束的时候,阎都督肯定没有当初的悔意了 ,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在《滕王阁序》里(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与这篇文章一起传之 千古而不朽的话,他也许*会庆幸**邀请王勃的举 动,*会庆幸王勃的无礼,因为如果这个二十多岁的 年轻人和大家一样世故,对潜规则了然于胸,就不会 有**的盛会,*不会有这传世的杰作了。 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人豪放不羁, 《世说新语·任诞》中说,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 竟然不顾男女之大防,去跟嫂子告别,当别人讥讽他 不懂礼法的时候,阮籍反唇相讥:“礼岂为我辈设邪 ?”P6-9